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永远的吴贻芳永远的金陵女大(上)

时间:2016-06-13作者:赵飞飞来源:《教育家》杂志2016年6月号

在教育理念上,吴贻芳校长还注重全人教育、秉持为学生全面负责的学生本位思想,提倡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尊重差异、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她将培养人格健全能为社会所用的人才为办学目标,淡化宗教思想教育。在学科设置上,吴贻芳校长更注重强调其女性特色,把中国女性的学习与就业联系起来。她调整了学科结构,取消了宗教系,减少宗教课程,逐渐停办政治系、哲学系,而根据社会需要和女生特点加强系科建设,逐渐形成了以社会学系和家政系为代表的特色学科体系。

1940年设置的家政系,很快成为校园内最受欢迎的一个系。家政系分儿童福利、营养学、应用艺术三个组,儿童福利专业主要是因为吴校长在看到许多因战乱而无家可归的儿童之后,希望能增设儿童福利专业为苦难的儿童提供实际帮助。营养学因战时物资匮乏,食材的价格腾贵,如何寻找有价值的低价食物资源,以保持营养平衡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1941年5月家政系举办了一个展览,黄豆制成品是主角。另一项展览展示了富含铁和钙以及其他微量元素的各种食物,另外还有一项针线活展览,展示用当地材料生产的物品。家政系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儿童发展、儿童健康、托儿所管理、普通心理学、营养学、膳食与疾病、烹饪学、应用艺术、生理学等。其毕业生多在医院任营养师或在幼儿园和中小学工作。

在教学方法上,吴贻芳大力提倡“教师采用启发式,不仅要用教科书,更要求教师任课时列出若干参考书目,由学生课余在图书馆阅读。”这种教参多有涉猎的模式,不仅可以取各家之长,获得广博知识,还训练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吴贻芳校长还大力提倡导师制,每个学生可以找一位教师当导师。一位导师带八九个至十几个学生,以小组活动或单独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成长。吴怡芳在担任校长期间,也亲自给学生授课。她从来不离开课堂,离开学生。

吴贻芳校长注重学生参与集体生活、融入群体的教育,以培养学生顾大局、识大体、关心集体、关心他人的品质。金女大实行了极富特色的“姐妹班”制度。三年级与一年级结成姐妹班。新生的宿舍里要有一个三年级或四年级的姐姐同住,在各方面照顾、指导她们,使这些新入校的妹妹们能很快习惯校园生活,也锻炼高班学生关心照顾别人能力,校园里形成互助友爱的精神。

金陵女大的学生读书时也会有一些人谈恋爱结婚,对此吴校长不赞成。她认为学生应把握好大学生活,把学习搞好,恋爱结婚放在日后去考虑。她的这种观点影响了不少学生,但也有一些学生还是有了男朋友,有的还耽误了学业。吴贻芳注意到这一情况,认为禁不如疏。她安排把100号楼下的会议室划出一部分装修一下,隔成许多半封闭的小间,内设桌椅,允许在一定的时间内,女同学可以带男朋友在里面聊天。这个措施,使得金女大的学生既感到学校对她们的关心,又免除了在校外交男朋友谈恋爱的安全问题,深受学生欢迎,也使学生谈恋爱这个女子大学令人头疼的事,适当化解。

风度体态既是新时代知识女性的气质修养,也是文化健康的外在体现。金女大的新生入学,都要填一张健康卡,记载着是否有体态、姿势等缺陷需要矫正,是否因体弱或体重不达标而需要上和缓体操或增加营养。每一学年,全校同学还必须经受一项“Postureweek”的训练。周末,女生们排成长队,在大草坪上走,一面有音乐伴奏,一面有体育教师对经过队伍中的每一人检查、记录,认为合格就可通过。这样,大家随时随地注意自己和别人的姿势是否正确,从而形成意识、养成修炼习惯。吴贻芳校长本人娴静淑雅的不凡风度总给众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金女大严格的体态风度训练的典范。金女大每年都会选举“五月皇后”,“当春天来临之际,围绕五月花柱起舞”,要求学生除了学识外,还要有健康体质和优雅举止。自信、清纯、热情,气质优雅的金女大女生成为南京一景,成为女知识分子的典范,吸引金陵大学、中央大学等校众多男生的瞩目。因金陵大学与金女大两校临近,同为教会大学,故流传歌谣“金男大,金女大,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未完待续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责任编辑 清渠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