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扎实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为民族复兴育时代新人2024-10-21
- · 未来,超6000万的ICT人才鸿沟亟待弥补2024-10-19
- · 新东方智慧教育——把“智慧”送到有需要的地方去2024-10-16
- · 马骏: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24-10-14
- · 培育“巴渝名匠”,践行职教改革新使命2024-10-14
- · 名校携手名企,“科技+教育”迎来新突破2024-09-30
- · 基于AI的循证课例研究2024-09-29
- · 马良: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留学与就业2024-09-18
- · 华为F5G全光园区2.0解决方案助力教育数智化2024-07-08
- · 智慧课堂助力“教—学—评”一体化实施2024-07-01
- · 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技术如何避免“喧宾夺主”?2024-06-21
- ·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的京津冀思政课一体化建设2024-06-14
- · “让科学教育托起强国梦”之三——《教育三人谈》系列直播第27期2024-05-16
- · 高擎炬火,为推进因材施教接力奔跑2024-05-08
- · 寻找中国好校长面孔⑧ | 校长如何引领青年教师成长2024-05-07
- · 寻找中国好校长面孔⑦ | 好校长如何助力师生成长2024-05-07
- · 寻找中国好校长面孔⑥ | 好校长的好品格2024-05-07
- · 寻找中国好校长面孔⑤ | 好校长的好品格2024-04-29
- · 寻找中国好校长面孔④ | 校长眼中的好学校2024-04-29
- · 科技赋能教育,创新引领发展2024-04-29
- · 校长眼中的好学校 | 寻找中国好校长面孔③2024-04-26
- · 校长眼中的“好校长” | 寻找中国好校长面孔②2024-04-26
- · 校长眼中的“好校长” | 寻找中国好校长面孔①2024-04-26
- · “智”引未来,让教育更有AI——专访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聂小林2024-04-25
- · 以“实”助推浙江“两个先行”,职业教育大有可为2024-04-17
- · “让科学教育托起强国梦”之二——《教育三人谈》系列直播第26期2024-04-11
- · “互联网+集体备课”,助推教研数字化转型2024-04-03
- · 打造协同育人新格局 构建教育新生态2024-04-03
- · 让科学教育托起强国梦——《教育三人谈》系列直播第25期2024-04-02
- · 让美育之花绽放校园——《教育三人谈》系列直播第24期2024-03-18
- · 让英“文”变英“语”,破解“哑巴英语”困局2024-03-07
- · “新读写”:让孩子自如应对新时代的挑战2024-03-07
- · Cre8te新益校园品牌:让校服讲述成长的故事2024-03-05
- · 倪闽景:博物馆同构了未来学习的样态2024-02-23
- · “特色”香港:融合课程何以具有“生命力”?2024-01-23
- · 用校服点亮校园人文之美2024-01-23
- · 刘炜:以爱为灵魂的创造2024-01-23
- · 培养可持续的“终身学习力”赴未来之约2024-01-19
- · 思维能力:未来人才的养成为何离不开它2024-01-18
- · 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建好这张网2024-01-05
- · 基于数据支持,开展混合式校本教研实践2024-01-03
- ·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未来学校”建设2024-01-03
- · 为什么大学一定要用“全光”校园网?这件事你必须了解!2023-12-26
- · “数智”校园新标配,你的学校都有吗?2023-12-25
- · 新华三:助力中国教育从质变迈向“智”变2023-12-18
- · 天津加强行政执法“三保障”不断提升校外培训执法效能2023-11-30
- · 河南洛阳健全三项机制 全面整治隐形变异2023-11-30
- · 陕西以“三四四”模式推动校外培训行政执法纵深开展2023-11-30
- · 从容学习,未来可期——素养教育如何“授之以渔”2023-11-30
- · 跨校区数字化教研的思考与实践2023-11-16
良师
更多»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