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很感人,但仍不足以道尽吴贻芳与金陵女大的“母女情缘”。吴贻芳,这位被美国总统罗斯福称之为“智慧女神”的伟大教育家,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国的教育事业,以浓情、心血和担当造就了金陵女子大学的辉煌。吴贻芳的一生,历经幼年的坎坷、晚清社会的跌宕、北洋时期的混战割据、民国的兴衰以及新中国的初创勃发。她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紧密相连,一生“嫁”给了金陵女大,献给了中国的教育事业,为此呕心沥血,无怨无悔。执掌金陵女大23年,吴贻芳校长的办学理念、人才观、教育观、教学思路等高等教育思想与实践,不仅造就了金陵女大的辉煌,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一、幼年身世坎坷
吴贻芳,祖籍江苏泰兴,1893年1月26日出生于湖北武昌一个衰落的官吏家庭。1904年,11岁的吴贻芳就读于旨在维新的杭州女校,受到维新思想的教育熏陶。两年后又转入了上海启明女校和苏州景梅女校专攻英文。1909年,吴怡芳父亲遭遇不幸。1911年,在很短时间内,吴怡芳的母亲、兄、姐相继离世。多重灾变,深深打击了年轻的她。幸在姨父陈叔通的劝导、护佑下,吴贻芳重拾生活信心,转入杭州弘道女校继续学业。1914年陈叔通赴北京就职,吴贻芳和奶奶、妹妹随之迁居北京。陈叔通托人安排她在北京女子师范学校和附属小学教英文课。次年陈叔通回上海工作,吴贻芳一家又随其搬到上海。
1916年2月,吴贻芳得杭州弘道女校美籍教师诺玛丽的推荐,投考金陵女子大学,作为特别生插班进金陵女大读书。金陵女子大学是基督教会在中国开办的第三所女子大学。华北协和女子大学由之前的贝满女中发展而来,大学部规模比较小,1919年并入燕京大学。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直到1917年才正式授课。金陵女子大学实际上是基督教会在中国创办的首尾完善的第一所女子大学。
进入金陵女大后,吴贻芳还未能完全从家庭不幸的阴影中走出来,常离群独处,沉默寡言,除了听课就是埋头看书。细心的导师看到她忧郁的目光,不苟言笑的表情,忖度她可能受过打击,便力促她尽快能融入到校园大家庭中,鼓励她多参加团体活动,广交朋友。很快吴贻芳得一知己同学徐亦蓁。徐是基督教徒,吴贻芳开始接触基督教,有时随徐亦蓁去教堂。1916年夏天吴贻芳和徐亦蓁一起去上海,在四川北路晏摩氏女中的浸礼会怀恩堂接受了洗礼,皈依基督教。她希望自己能谨遵教义,以善行造福社会。此时吴贻芳摆脱了悲观厌世情绪,重树生活的信心。同学们发现吴贻芳变了,变得平易、乐观、积极。
吴贻芳平时话不多,一旦开口,常常是有主见、有条理,有魅力,特别是上台脱稿演讲,很快就能把听众吸引住。金女大学生自治会1916年成立后,她很快被选为会长。五四运动期间,她带领同学们走上街头,示威、游行、演讲、募捐……投身到伟大的爱国洪流中。同年,吴贻芳以优异的成绩在金陵女大毕业,跻身中国首批女大学毕业生。
毕业后她赴北京女子高师担任英语部主任兼英文教员。著名作家冰心在回忆吴贻芳的文章中写道:“记得我第一次得瞻吴先生的风采,是在1919年,北京协和女子大学大礼堂的讲台下。那时我是协和女大理预科的学生,她来协和女大演讲,我正坐在台下第一排的位子上,看见她穿着雅淡而称身的衣裙,从容地走上讲台时,我就惊慕她的端凝和蔼的风度,她一开始讲话,那清晰的条理、明朗的声音,都使我感到在我们女大的讲台上,从来还没有过像她这样杰出的演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