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职业教育的类型地位的确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应因于建构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和打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路径的需要而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逐渐形成一个新的研究领域。那么,对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而言,学者们都说了什么?还有哪些内容有待进一步完善?如何建构有中国特色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这里拟在阐述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各自的特点及其局限,以便更好地促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完善。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提出的缘由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近几年才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其主要推手有三。
一是技术迭代下与人才培养质量间的“供需矛盾”的指引。随着我国经济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国家对于高质量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比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从国际现有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诞生来看,其是在技术和经济发展高度迭代下的产物,对于我国而言同样如此。当前,技术和职业在快速变革的同时对于人才的质量和标准的要求逐渐提升,就现有数据看,我国有技术工人(技能劳动者)近1.7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不到4800万人,供需矛盾突出。而现有专科层次人才培养已难以适应当前用工单位人才的需求,可见提升人才质量,延展人才培养路径辫子人成为进行高质量职业教育建设所以更考虑的问题。
二是落实类型教育必要的实践环节。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二者同等重要。类型表现为两个方面,即具有独立的办学理念和具备独立的招生与培养机制。我国职业教育在经过长期对域外先进职教理念的借鉴过程中,积极取其精华,并在与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交融中逐渐形成了兼具先进性、现代性、特色性和引领性等多维一体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在这一理念下,传统“学而优则仕”的理念得以改正,急需建构属于职业教育特色的招生与培养机制。同时,作为一种类型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其技术性,这一导向使得职业教育必然且必须需要建构自己的招生体制和培养模式,如: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双师型”教师等。然,就目前的职业教育招生来看,其多从属于普通教育招生之下,且招生程序在普通教育招生之后,这必然使得社会对于职业教育持“鄙视”状态,因而,若欲实现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则必然需要打通当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断层,筑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色轨道。
三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和建构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职业教育现代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动力,而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完善现代化职教体系的必然趋势。现代化的职业教育体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维度。
首先,理念现代化。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兼具三个特点,即“传术”“育才”“服务”。“传术”是以技术为核心的技能传授;“育才”是其作为教育所应承担的角色表现为对国家需要人才的培养和通过知识教育、素养教育、技术教育、精神教育等实现个体的完整性成长;“服务”主要蕴含两条规律,即内部规律和外部规律,内部规律表现为通过以职业和技术为导向的教育实现个体拥有“一技之长”,外部规律指职业教育通过对人才培养理念和专业的变革提升自身服务区域发展的能力。
其次,人才的现代化。从传统以家庭为单位的“学徒制”到工业化社会中的操作性,再到现代社会的复合型人才的诉求,技术变迁的同时对人才的本质要求亦在逐渐增强,技术岗位的变化必然对人才培养质量要求提升,自然倒逼职业教育进行人才培养机制的变革。
最后,人才培养层次的现代化。从现代培养场所看,职业教育主要有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向上有满足研究需要的硕士和博士学位点,而独缺可贯通上下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近年来国家积极提倡进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探索并通过建立本科职业大学,然,这一新兴形态处于探索阶段,迫切需要进行深入化研究。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类型确立的理论筹划
任何教育类型的形成都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教育理论作为支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也不例外。由于各学者的研究着眼点的不同,当前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理论建设中出现异彩纷呈的特色,使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理论筹划上也各有不同。有学者从场域理论的角度认为,通过对职业本科的场域边界、标准、语境的限定,并通过治理主体、评价方式等实现职教本科的转变。有学者从技术哲学着眼,认为职教本科应面向生产、依据职业需要、重视物化技术的育人价值。有学者从组织生态学等视角切入,提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应优化定位、完善制度、凸显类型属性等。有学者通过对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政策的阶段性梳理,提出在路径上应统一思想,明确主体地位,加强法律、标准等的保障,以实现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还有学者通过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学位建设等角度立论,指出应明晰学位授予标准、完善评估体系,通过专业变革,课程、教材调整、师资队伍优化、办学模式变革和数字化改造等实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由此可见,在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理论筹划上,虽然学界的着眼点不同,但在建构的目标导向、功能定位、专业调整、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着共识。不过,建构高度适切的理论框架需要坚持在实践中探寻,理论上的完美筹划,若无实践的转化和支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作为一种有待具象的教育类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急需要通过在实践的验证和诠释中建构契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理论框架,通过实践探索寻找具体路径。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未来展望
作为一种教育类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还远未成熟。对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探索或许才刚刚开始,尚需要进一步的确证和诠释。那么,从实践层面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的路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量:
首先,明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本质,在对其本质的追问中建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相关框架。从表面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和现代职业教育类型地位的确立以及建构高质量的教育体系的大环境下而产生,实则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和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满足社会对于高技术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而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本质的廓清或许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明智之举。那么对于研究者而言,首先应建构正确的认识观,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本质、意涵等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诞生是为解决人才培养需求侧结构调整而做出的决定,随着人才标准的提升,必然需要调整现有的人才培养机制以满足快速发展的产业结构的需要。
其次,明确“谁”的话语体系,在对主体的不断细化中勾勒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个性。从结构角度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与我国现有本科教育相对应的存在,其产生的目的在于拓宽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渠道,建构适合职业教育本色的人才培养机制。那么,对于其体系的言说便需要从多个角度展开论述和诠释,无论从言说主体还是言说对象,抑或是言说方法和言说路径来看,其话语体系的形成都并非单一的体系。因此,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话语体系自然需要不同的对象来言说和诠释。因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和办学形态的多元化的影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在体系阐释过程中自然会因阐释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话语体系,但总的来说,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话语体系其是在大职业教育背景下而展示的,因此,在诠释过程中,不仅要聚焦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还应当聚焦于产业结构和市场变革的现实需要,更应当从多元主体的角度进行合理的论述和建构。总之,建构具备中国特色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话语体系,既需要明确是“谁”的话语体系,还应明晰“怎样”的话语体系,更需要清楚为“谁”而诠释的话语体系。
最后,找准落脚点,在对办学目标的不断凝练中建构高质量的适应性。近代教育家黄炎培先生指出:“职业教育之要旨在于‘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最终目的在于“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如欲建构其高质量的适应性,必然应恪守其理。一要坚持在职业教育特色下办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从类型属性着手,正确区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以保证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不变质”。在教育过程中,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手脑并用等理念,通过职业和技术的引导为个人谋生提供准备,通过职业道德、职业责任感等的熏陶引导个体树立“敬业乐群”的从业理念。二要在对接产业和市场中厚植自我生成的土壤。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中的一个类型,其在发展过程中应坚持实用性为导向,紧密对接产业结构和市场调整的需要,通过引入多元利益主体进行办学,实现其发展与产业的协调,通过与企业、政府、行业等的共同合力,实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在办学过程中的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和创新链的有效衔接。三要在扎根区域中,激活自我的办学源泉。职业教育立足区域,在办学过程中首先应扎根区域之内,既要合理利用区域资源实现职业教育源于区域又引领区域的逻辑思路,同时还应当通过对区域文化等的吸纳以形成自我的品牌,针对区域文化属性和历史积淀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办学思路,更需要通过对区域人力资源的提升,办好“当地离不开”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通过城乡职业教育的融合、农民工培训、继续教育等以助力区域人力资本的提升。
(作者梁晨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王屹系南宁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原院长,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广西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二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