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我出生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27团的一个普通团场职工家庭。父亲是一位革命军人,他把军人雷厉风行、踏实认真的品格传递给了我。这种品格是我一生的财富。
1978年,我得了一场大病,让我明白了人生的真谛,与教师这个职业结缘。14岁那年的一天,我连续两天高烧不退,被村卫生所宣布无可救药,母亲坚持把我送到县医院,经过治疗才得以痊愈。在医院治疗期间,我遇到了一位生病的老师和一位因病无法参加高考的学生。这位学生学习成绩非常好,由于生病,无法参加高考。在与这位学生的接触中,我深深地理解了“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坚定了我努力学习的信念。出院后,我给自己设定了明确的学习目标——考中专。经过一年的拼搏奋斗,我以280分的成绩考上了巴州第二师范学校。当时,我们全家人都沉浸在喜悦之中。
说起考入巴州第二师范学校,这背后还有一个小故事。我从小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电工。考入巴州第二师范学校,意味着无法实现儿时的梦想,那时,我非常失望。巴州第二师范学校的一位老师改变了我的想法。
第一次见到吕老师,是在学校的教室门口。那时的教室是一排土坯房子,他瘦瘦的,高高的,微笑着迎接新入学的同学们。他穿着干净整齐,透着儒雅之气。吕老师的样子,使那时的我感到一股暖意。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吕老师的学识震撼了我。他讲的英语的音调、他写的英文字、他讲的英文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他经常告诫我们,成为一名教师,首先是要使自己有丰富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更让我对吕老师产生敬佩之情的是他的人生经历。
吕老师毕业于一所名气很大的外国语学校,曾在苏联留学,才华横溢。吕老师翻译的苏联文学名著《 海燕》,语言文字优美流畅,显示了他深厚的语言功底。吕老师在“ 文革”期间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他用坚韧与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的挫折,犹如勇敢的海燕与天空中翱翔。“ 文革”结束后,重获自由的吕老师没有选择回北京,而是留在了新疆,追逐着自己的教育梦想。我为吕老师的逐梦精神、对教育的奉献精神所感染,坚定了在教育路上不断前行的信念。
1986年,我来到华山中学工作。三十几年来,从一名普通的英语老师、班主任、教研组长、教导主任、副校长成长为校长。我对自己的评价是一直在不断地学习。在这个成长过程中,我通过成人教育取得了本科学历、研究生学历。我的硕士专业是课程教学论。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和诸多岗位的锻炼,为自己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