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兴思教育:从兴趣和思变抓住教育本质

时间:2016-05-10作者:李相和来源:《教育家》2016年5月号

道以载术,术亦载道。针对小学教育,其办学课程设置当以引导审美兴趣为主,要注重形散而神不散,引领兴趣和培养生存能力是“道”,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设置唇齿相依,形成吸引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思变能力发展的良好教育生态系统。课程开发是教育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内容,课程开发既要有中国文化“根的渊源,又要有干的现实存在,更要有冠的深远意义”。特别是地方课程开发应最大限度从兴趣出发,为核心目标服务,为学生未来十五年至二十年社会发展状况思考,不断引领培养符合国家需求型人才;活动开展也应多多体现“合力抓一,多元体现,殊途同归”。教育家之所以成为“家”,不是因为他们本身有多伟大,而是因为他们能抓住教育教学核心要点的独到角度进行系统性思考与分析。不仅思考其“术”,更是思考其“道”,思考被教育者生存、生活能力如何形成的问题。看一个教育者层次,不仅仅要看他的行动,更要看他的思想。意识决定行动,结果反映水平。做“术”的人永远都是跟从者,而不是独领风骚者;永远是平淡的过活者,而不是享受生活的快乐者。

教学之术诸如语、数、英等学科的不同教法(先学后教的翻转课堂)、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试验法)、学科思维导图、课堂教学环节安排、评价语言准确性要求、教学多媒体运用、听课习惯训练、提问与回答问题的语言逻辑要求等等,这些“术”的运用必须附加教育教学之“道”。以道驭术方为上策,否则为“术”而“术”,永远都是下下之策。“教育教学之术是以生为本,是为学生的生命、生存能力培养和未来的生活品质提升而运用。”如当今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教师不要成为使用信息化工具的奴隶,而要成为运用信息化工具的钢琴家。

课堂是兴趣的吸铁石。教育的最高境界是点燃个人心中那个兴趣火焰,激励他不断学习,引导他深度寻找、分析、解决问题,实践创新的思维。阿里双11所创造的价值,意味着在互联网时代要重新评估教育;慕课的出现让大家重新审视教学新方式。有人说现在的知识信息量一年等于过去五千年的量,让学生掌握知识已不再是课堂教学的宗旨。当今技术手段的进步给教育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学器材的更新换代带来了教学方式上的巨大变革,这都是思变的结果。教育者必须把握时代脉搏,充分利用新工具把课堂建设成吸铁石,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其主动性,培养其思变能力,提升课堂实效,促进其成长成才。教育者不能把被教育者培育得既没了动物的野性,也没了民族的血性,更没了人的高贵性。课堂教学必须以人为本,育人为本,从人的动物性角度培养生存能力,从人的社会性角度培养其高贵性。

在学生把课堂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过程中还应包括: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没有实践就形不成技能。在知识转化为技能过程中,思维启迪应是主线。思变课堂应是这样的流程体系:知识(启迪)思维(核心问题的思考、思变)智慧(解决问题的实践)技能(核心价值观)能力生存、生活。思变是将获取的碎片知识进行梳理并提取成体系,最后将其运用到思考、解决问题当中。这种课堂的高度取决于教师修养,深度取决于学生素养,宽度取决于小组团队交流。

以理念、课程、课堂、教学等要素所构成的教育生态系统,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统一体,因此,教育应立足于兴趣、思变两个基本点,对要素之间进行全面、系统、深度思考,提前制定方案,研讨解决问题策略,把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创新能力,达到人人成长成才作为办学的核心目标,以期为未来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市高城山小学)

责任编辑 张一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