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下午,2025年北京市通州区中小学“数学节”开幕会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举行。
本次数学节以“AI赋能,数学与我同行”为主题,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青少年创新学院指导,中共北京市通州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市通州区教育委员会、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北京青少年创新学院通州分院、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主办,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集团校协办。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许孝精,北京市通州区教委副主任付树华,通州区教委小教科科长翟柳英,通州区教委中教科副科长马广伟,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分院)院长孙翠松,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党总支书记杨双平、校长丁伯华,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分院)相关研修员以及中小学教学干部、数学教师代表现场参会,同时进行线上直播。主会场由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分院)第五党支部书记徐静主持。
会议伊始,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成达1班于贯宇和高一5班魏养萍以《当数学遇见AI一从航模到智能探索》为主题,对航模探索进行了介绍,并在现场进行了“AI+数学=更智能的航模调试”,邀请智能人小雨解答了数学方面的疑问,展现了AI作为学习助手的创新运用场景。
马广伟围绕数据驱动精准教学、AI赋能教育管理、创新实践融合学科等三个方面对通州区实行AI赋能智慧教育工作进行全面介绍,提出通州区作为北京市教育改革的先锋,始终以创新为驱动,以数据为纽带。通州区将以本届数学节为契机,继续深化“数据+教育”融合创新,努力构建“智慧教育”新范式。
孙翠松以《于“沃土”中生根,在“四季”间拔节》为题,从工作背景、工作目标、工作原则、工作思路、工作保障五个方面对通州区“两节”“两营”的工作方案进行了细致解读。孙翠松指出,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知行合一,坚持面向人人,在区域一体架构、双线并行、四季培养的“一二四”理念指引下,将“两节”“两营”工作扎实推进。
丁伯华以《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为题作报告,围绕理念创新、治理创新、课程创新、模式创新四个方面,分享了学校培养青少年创新人才的实践做法。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教师赵猛以《AI赋能数学教育,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新范式》为题作报告。
付树华从四个方面对中小学提出期望,着重强调“两节”的举办要面向人人。
第二阶段为分会场活动,分为专家引领、数学探究、数学发现三大板块。专家引领板块由许孝精以《浅谈数学建模与创新能力》为题开展讲座。数学探究板块展现了小、初、高三个学段6节AI赋能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课。数学发现板块为学生创意市集,7所学校的学生展示了设计创意、探究创造、文化创想、学科创新等不同类型的成果。
北京市中小学“数学节”,不仅是一场数学学科庆典,更是一次教育教学思维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