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教育是以提高学生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规定了核心素养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这也进一步规范了素养教育的范畴,不能局限于学习成绩和品质,更要注重学习方法和能力。因此,设计一款以满足家庭教育需求和人才成长需求为目标的教育产品,以互联网媒介为服务渠道,虽充满挑战,但意义非凡。猿辅导素养课总负责人马旻从素养教育课程的设计理念、如何满足教育需求、如何实现教育意义三个方面表达了自己的见解。
素养教育是“带出去”也是“留下来”
“素养教育”是近几年的教育热词,也是未来教育的新趋势。马旻理解的“素养教育”是能“带出学校”的教育,也是教育之后能“留下来”的东西。猿辅导素养课的设计理念,是要满足时代变化带来的教育需求,符合产业升级带来的人才培养要求;其教育理念是需要关注到学生二十年后的生活。例如传统课堂让学生学会做计算题,往往强调的是一种计算步骤,多年后学生就记得这个操作步骤,再没有生发出其他知识和能力。学生学东西不只为完成题目后再进行考试,而是要触及知识本质,所谓“本质”不是一种学术探讨,而是让学生了解到一道题、一个知识点背后的逻辑,进而可以“举一反三”。孩子长大后,也许不再记得当时学过的一个个具体的知识点,但他依旧能够借助这些能力来分析生活中的事件和现象。
马旻 猿辅导素养课总负责人
马旻举例称,同样一道计算题,例如“24×18怎么算”,需要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学会构建这个问题的算法,想到各种各样的解法。教师在给学生总结四种算法之后,会让学生思考哪两种算法内核是一样的、哪两种算法是更快的、哪一种在这种情况下是可以变式的。学生可以选择列竖式,也可以先算“24×20,再减去2个24”,这就是不同的思维能力的体现,也是素养教育的培养理念,主张将学校之外的“不会”转化成“会”,学生受益之处不再是某一道题的某一种解法,而是面对相同题目时会产生思维变换、面对不同题目会产生同质联系。
底层学习能力的“迁移”效果
马旻认为,书本不应该越学越厚,一定是得越学越薄。学生培养过程中的时间成本或者学习成本对学习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要真正达到让学生举一反三、一通百通的效果,就需要培养一种“底层学习能力”。马旻介绍了猿辅导素养课的“大概念”体系,认为底层学习能力应包括过程(学习知识的本质)、应用(真实情境下的实际应用)、迁移(新场景的迁移)三个方面。知识本身都是很抽象的,需要去归纳、去提炼,去形成内在的体系,这个过程其实是要具备“合并同类项”的能力。例如数学学科中的加法计算,包含小数加法、整数加法、分数加法等很多种,题目虽不同,但背后的算法是相同的,学生可以总结算法规律,通过练习熟练掌握,进而可以“多题归一”并能自主推导、自主出题,这就是“学本质”在节约学习成本方面的体现。
知识在习得、应用和迁移过程中会裂变成新的知识。马旻介绍称,猿辅导素养课很注重课程能不能解决孩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专业的教研团队会在课程设计上下“苦功夫”,所有的教学活动也都围绕具体的学习和生活场景而开展。“能不能去应用、能不能解决具体的问题、能不能迁移到其他场景中继续解决”,是衡量学生底层学习能力非常重要的指标。学生运用这种能力去做题,意识到不同的题目在学科模型上的知识架构是一样的,掌握“万变不离其宗”的学习方法,通过变量和场景的转换来完成“化繁为简”的解决思路,学习效果就展现出来了,这也是素养课设计理念对受教育者的现实意义。“同时它对教育者也具有时代意义。”马旻接着说道,教师在备课时就需要了解知识背后的知识,挖掘到知识的本质,例如植树问题、锯木头问题、发车问题等系列经典问题背后的本质都是点线模型。在授课过程中要积极探索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案例,了解不同年龄阶段最感兴趣的话题点,那么迁移到该场景中的学习内容也会容易和具象起来。
素养教育课程的实施手段
马旻认为,不同学科素养能力的提升,需要通过不同的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授课形式来实现,也包括运用媒介手段和平台功能为实施课程内容和提升学习质量提供服务。她详细介绍了三个主要的素养课是如何开展教学计划的:人文博雅阅读课致力从阅读力、表达力和思辨力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在文本设置上做到文理兼顾,既有文学类文本,又有信息类文本。在课堂上设置思辨训练环节,比如“思辨说”“博雅会谈”;在课后,班主任会定期组织小班的“圆桌会”,给学生充分时间准备,让同学之间交流读书心得,帮助学生感受不同视角下的思想,他们的视野也会更加开阔。
马旻接着介绍了新思维课和英文阅读表达课,致力于让小学阶段的孩子“会”学习。新思维课通过还原真实情境,带领学生发现不同问题背后的本质,掌握有效学习的思维方法。这些思维方法将来仍可以应用到城市规划、艺术设计、科学研究等各种关键领域。例如“快递分发为什么可以这么快”的思维课让学生观察智能无人仓库中机器人分拣快递的过程,感知什么是坐标,掌握“多维定位”的方法;“蒙娜丽莎为什么美得这么动人”的思维课让学生探寻画中人物的脸部和身体比例,真正领悟“黄金比例”在美学创作中的应用;以“质数的孤独”为主题策划的话剧活动,通过让质数“生动”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的“温度和情绪”的同时,理解质数并能应用质数,解决实际问题。马旻接着说:“我们也会带孩子去观察公共出行路线图,规划并计算某次出行时间,培养孩子合理安排行程的能力和习惯。学习工程问题时,老师会带领孩子亲临工地现场,让他们在真实场景中获取知识,了解工程相关的学科思维。英文阅读表达课依托独家引进的剑桥自然拼读绘本和剑桥彩虹分级绘本,为实现6~12岁孩子的培养目标,按照年级水平进行分层内容设置,并以AI科技助力,形成一个听说读练的‘全闭环’;个性化纠正发音,相当于是将外教请回家的效果。”
猿辅导素养课研制的互动课件,借助多种技术手段生动便捷地展示情境和知识点,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记忆和理解。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在屏幕上进行拖动操作,主动探索信息,也培养了其媒介素养。
科技创新提升学习体验
素养教育通过互联网媒介手段完成授课和交流过程,已经不再是新鲜事。马旻建议,在线教育在保证教学质量和服务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整体的学习时间和任务规划。正常情况下,让学生周一到周五还去学校上学,和真实世界交流,在真实世界学习。周末的时候让学生上1~2小时的网课,这个时间配比是科学的。在线教育强调的是利用线上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并非替代线下的实体授课体验,而是增加新的体验。例如与博物馆合作,以实体参观体验为主,配备为孩子定制开发的线上“博物馆课程”,让他们在学习知识时得到及时、优质的教育资源,激发学习兴趣后,也会鼓励学生亲眼去看。马旻认为,不能忽视科技将优质资源带到学生和家长身边这一优势,它可以让用户画像更加精准,帮助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推动素养教育的新生长,让教育更“包容”。
从教育产品角度,许多素养课都在线上功能的开发上进行了探索,未来依靠科学技术优化教育服务势在必行。马旻介绍时强调了保证平台基建水准的重要性。比如说,直播最常见的延时问题,猿辅导可以将线上授课延时统一缩减在0.3秒之内,几乎能达到和线下课堂无差别的交互体验效果。平台早在2014年就成立了AILab,是在线教育行业内首个成立AI研究院的企业。在斯坦福问答数据集水平测试获得全球冠军,在微软MSMARCO机器阅读理解排行榜拿下全球第一。为解决困扰许多家长的批改作业的问题,平台即将上线的“作文批改”功能能做到人工和技术的双重保障,批改精准,让许多家长翘首企盼。
我们说教育,即“传道授业解惑”,要帮助学生学到知识本质,学会学习,从容应对未来;我们也说方法,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可以用科技的手段,可以重视底层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进行科学严谨的课程设计,相信在专业的教育者和家长的共同保驾护航下,素养教育之路将是一片坦途。
(文|迟倩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