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湖北荆门掇刀高新学校:打造“问号文化+项目学习+科创发展”特色科创教育新范式

时间:2023-02-14作者:王莉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为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高新学校的科创教育采取低起点、全参与、家校企三位一体的sigma(∑,西格玛,表“求和”)模式,立足校园文化,通过“小问号、小发明、小制作”(简称“三小”)工作体系,构建打造出“问号文化+项目式学习+科创发展”的特色科创教育新范式。

从转变人才观着眼,探索全新科创教育的育人体系

“双减”对学校教育教学提质增效提出了新的要求,打破传统教育偏知识的桎梏,坚持素质教育育人导向,才是真正地将“双减”落实、落地。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使他们更多地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激发学生对学科学的兴趣,树立实践创新的自信,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时代的教育刚需。

湖北荆门掇刀高新学校探索出以实施过程与能力目标为主体的科创教育的育人体系。定位科创教育学生素养、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三大目标,围绕三大目标,以“问号文化”和课程建设为载体,以 “三小”“一赛”“一申”(“三小”为小问号、小发明、小制作;“一赛”是学生信息素养大赛;“一申”即专利申请)为具体内容,开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边活动。探索科创教育“玩·做·创”模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问题、项目论证——提出问题、学习探索——研究问题、合作创新——解决问题,在玩中做、做中创,保护并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与创造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事物发展规律,让科技创新不再高深莫测,普惠性的科创教育得以生根、发芽。

 

湖北荆门掇刀高新学校:打造“问号文化+项目学习+科创发展”特色科创教育新范式

学校科创教育育人体系

 

从转变育人方式着手,构建出学生创新素养评价体系

在现行的育人方式下,学生观察生活、发现问题的意识不强,整合知识、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动手实践、创造创新的素养严重不够。湖北荆门掇刀高新学校基于“小问号、小发明、小制作”的中小学科创教育研究与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着重系统的育人体系设计,以“问号文化”和课程建设为载体,开展科创活动。

在科学精神中,重点培养学生质疑与探究的品格;在实践创新中,高度重视学生体验与真实问题的解决能力,着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与技能、学习方式方法选择与反思、问题解决能力与创新意识培养,探索以素养为核心的育人模式变革,构建出学生素养评价体系。建立学生科技创新意识与能力评价办法,从学业水平、社会实践两个一级指标,研究创新、体验经历和实践成果三个二级指标,对学生表现进行写实性考核与评估。这样既积累了学生成长体验,又可以反映出学生的成长进步,引导学生和学校把握成长需求和成长规律。

从学校发展的实际着力,打造科创教育特色之品

湖北荆门掇刀高新学校位于国家高新区内,是一所园区配套学校。园区内有装备制造园、汽车产业园、新能源新材料等七大园区。学校因地制宜,利用独特的办学优势,立足“达人教育”,做足“问号文化”文章,探索将文化建设、项目式学习与科创教育相结合的路子,着力家庭、学校、企业共科创的环境创设,形成本土化的教育范式。“达人教育”下的BESTS课程分为五大课程群,即:达善课程、达智课程、达美课程、达长课程和达新课程,致力于学生“五达十品”培养。整个课程体系以五面塔式呈现,达新课程对应BESTS中的“T”,表示thoughtful(会思考),以培养会思考的人为目标,锻炼学生勤思考、能创新的良好品格。

 

湖北荆门掇刀高新学校:打造“问号文化+项目学习+科创发展”特色科创教育新范式

达人教育BESTS课程体系之达新课程

 

达新课程包括基础性课程(数理化、科学、语言等)、拓展性课程(计算机编程(3-8年级)、人工智能(5-7年级)、数控技术等)、选修性课程(创新实验室、专注力训练等)和综合性课程(科技节、研学),课程统整,将课堂实践创新教学作为研究方向,为学生开展科学创新活动储备和提供应具备的知识、素养与能力。

 

湖北荆门掇刀高新学校:打造“问号文化+项目学习+科创发展”特色科创教育新范式

达人教育BESTS课程体系塔式剖面图

 

科技与创新是永不止步的,在下一步的研究与实践中,湖北荆门掇刀高新学校将进一步在理论建构上深挖掘,在课程体系建设上深思考,在评价机制上精细化,为中小学科创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贡献一校之力。

(作者:王莉 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高新学校)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