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万里援疆丹心育人 教育之路幸福同行——驻马店市第一初级中学援疆教师雷艳军援疆工作侧记

时间:2022-01-25作者: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2021年11月,驻马店市第一初级中学收到了来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星一场学校的感谢信。信中热情洋溢地称赞雷艳军老师“在援疆支教中充分发扬了‘胡杨精神’‘兵团精神’”,表扬雷艳军扎根团场教学一线,敬业奉献、引领教研,为红星一场学校的快速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事情追溯到2020年3月,雷艳军在河南省教育厅下达援疆支教通知后主动请缨,与其他180位河南援疆同仁一路向西,来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星一场学校,开始了为期一年半的援疆支教工作。

“我要像生长在沙漠里的胡杨、天山上的雪莲一样,在新疆扎根,为这片土地绽放。”初到新疆,雷艳军暗暗对自己说,一定要为这里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雷艳军在红星一场学校负责初中两个班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在摸底考试中,雷艳军发现了学生的学习问题,于是因材施教,以阅读和写作教学为突破口,在课堂上引导孩子们朗读,在课下指导学生写作。

对待孩子们交来的作文,雷艳军每一篇地用心批改,批语里饱含着热情的鼓励和深深的期待:“你的文章叙写的快乐往事深深地感染了读者,读向凯乐的作文是种享受。”这是雷艳军在八年三班学生向凯乐作文上的批改,激发了学生对作文更大的兴趣。

八年级四班学生王婧还记得,她2020年暑假期间的一篇作文,雷老师前前后后修改了5遍,最终,这篇作文在全校作文大赛中被评为一等奖。

辛勤付出总会有回报——雷艳军在任课期间将负责班级的语文成绩评级提高到A类。

雷艳军不仅对学生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还灌以浓浓的热爱。

八年四班有个单亲家庭学生,鞋子又脏又旧,还破了洞。为了帮助他建立自信,雷艳军先是接连在早读中夸赞他语感好,还特别表扬了他在小测验中的进步,并在放学后悄悄把他喊到办公室,送给他新鞋。

对于这种情况特殊的孩子,雷艳军一直在思考如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给他们以最大的尊重和爱护。

一位女生自小失去妈妈,雷艳军读出了她内心的悲痛。为了帮她疏解心结,雷艳军经常让她读课文,还表扬她音色甜美、情感充沛,以培养她的自信。并在她的一篇作文批注里写下“生活里有不幸,但也会有更多的温暖,要学着用美妙的读书声和动人的文字创造属于自己的快乐。”在雷艳军的努力下,这位女生变得慢慢开朗起来。

真爱润物细无声。雷艳军老师的真诚付出,也换来了学生和家长的的真心:走在校园里,迎面而来的学生都会主动热情地问好;在菜市场买菜,家长会送青菜以表达谢意。这些最朴实的方式,温暖着远离家乡的雷艳军。

2020年下半学期,因为小学部二年级的一位老师请病假,雷艳军接任了这个班的班主任兼语文课教师。在授课时,他采用“开火车”的方式,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提问,并且每天用镜头记录下孩子们的表现发送到班级群。

援疆的一年半时间里,雷老师奉献着,收获着,感动着……雷艳军老师在支教期间还兼任红星一场学校的教研员,他为老师们举行课题研究的专题讲座,耐心指导老师们开展课题研究。他指导本校语文教师开展了《立足教材指导初中生写作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在全校掀起了写作热潮,目前这一课题已经上报十三师教育局教研室并结项。雷艳军老师立足团场学校实际,还带领老师们开展“初中语文经典诵读实践研究”,在全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雷老师还积极引领青年教师成长,在听课评课活动中,他与语文组的教师们共同复盘课堂教学,推敲打磨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研究改进教学策略。在雷老师的悉心指导下,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有了很大提升。他指导的青年教师黄凌获得十三师新星市优质课比赛一等奖,青年教师彭毅获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时光荏苒,一年半的援疆支教工作很快结束了,雷艳军老师获得了肯定,他被评为红星一场学校优秀教研员、最美教师、十三师援疆优秀教师。然而对雷艳军来说,真正欣慰的是能为援疆支教事业做出贡献。正如毕淑敏说,幸福是一种心态的富足,而不以物质的多寡来衡量,它是付出、分享和爱的感受。

“即使回到驻马店,我也一直会保留这里的工作群。只要这里有需要,我都会尽自己的努力帮助大家。”在归来前的援疆教师告别会上,雷艳军老师这样总结自己的援疆执行。雷老师这样说,也这样践行着——千山万水没能阻隔雷老师和红星一场同事们的深情厚谊,红星一场的语文老师会通过微信向雷老师请教教学中的困惑与疑问,雷老师也总是热情回复、耐心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雷艳军在教育行业深耕32年,无论身在哪里,都是种秉持赤诚之爱默默风险,以精湛的专业技能教育学生,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援疆是一种情怀,也是责任和奉献,2022年,新一轮的援疆工作开启,驻马店市第一初级中学的省级骨干教师李景会从雷艳军受众接过接力棒,将奔赴哈密外国语中学,在南疆这片神圣美丽的土地上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