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政策就课后服务提出新要求:保证课后服务时间、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拓展课后服务渠道、做强做优免费线上服务。并就课后服务内容作出具体说明: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要求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
“双减”政策颁布以来,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利用学生放学后离校前的时间开展课后服务,课后服务内容也逐渐丰富起来。据笔者调查,学校的课后服务内容有作业辅导,帮助学习解决课上没有掌握内容;有科普实验的智育新模式;有强健体魄的课后运动;有陶冶情操的艺术鉴赏;有深入实践的劳动教育;还有体现地方特色的服务内容,例如四川德阳市研发的“古蜀探秘”“德阳朝扇代代传”等。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校利用该时段给学生提供的课后服务内容各具特色、百花齐放,兼具有个性化、特色化和地域性等特征。但笔者认为,课后服务内容也应具有科学化、规范化和统一性等特征,也就是说各地、各校在设置课后服务内容时,要依据相应的标准并要与之相贴切、契合。具体说来就是当前学校提供给学生的课后服务内容应与国家相关政策、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学校自身办学条件以及家长诉求相切合。
各学校提供的课后服务内容应切合国家相关政策。首先,自2017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中小学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来,课后服务首次在国家制度层面得到落实。因此,各学校所开展的课后服务内容理应落实国家基本政策要求。《意见》中指出,课后服务内容主要是安排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体育、艺术、科普活动,以及娱乐游戏、拓展训练、开展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观看适宜儿童的影片等。各学校选择课后服务内容时应结合学校发展特点,根据国家政策对于课后服务内容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课后服务内容。其次,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也进入了发展的新征程,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学校教育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前“双减”政策下学校作为课后服务的主体,就其服务内容而言也应承担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责任。因此,各学校提供给学生的课后服务内容应与国家相关政策适切。
各学校所提供的课后服务内容应切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义务教育各阶段的学生在生理上呈现急骤的变化,由于生理上的变化,同时会引起心理上的变化。例如,小学阶段学生的想象发展具有简单模仿、直观再现等特点;思维具有较大的具体性和形象性,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情感特征不稳定且形于外。随着他们的成长,到了初中阶段,该阶段的学生其思维特点以抽象思维为主,情感丰富且比较细腻、深刻而稳定。因此,义务教育阶段九年的时间里,教育工作者要对于学生身心发展变化要极为关注,将小学阶段的六年时间划分为低年段、中年段、高年段,并针对不同年段的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安排适切的课后服务内容,例如小学低年段课后服务内容可以安排绘本阅读等。在初中阶段的三年时间里也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变化合理安排课后服务内容,例如适合该阶段学生抽象思维发展的物理趣味小实验等。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延申,其课后服务内容的选定要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相适切。
各学校所提供的课后服务内容应切合学校自身办学条件。课后服务内容与学校办学条件的适切性主要体现在与学校的设施资源、教学管理、师资力量、教学教风相适切。各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的同时,应考虑结合本校教育教学特色以及学校现有的条件展开课后服务。例如在师资方面,可根据本学校教师发展特点,教师特长等开展课后服务工作;还可充分利用学校周边大学、附近的社区、当地博物馆、文化馆、少年宫等资源,选定课后服务内容提供给学生;也可结合学校所在地区特色开展课后服务,例如通辽市红军小学根据地方文化特色所开展的天籁之音、民乐古坊等服务内容。课后服务内容开展应与学校自身办学条件相适切。
各学校所提供的课后服务内容应切合大多数家长的诉求。我国家长的共同特征便是对孩子都有着较高的期待,所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当前“双减”政策背景下,家长们都担心自己孩子“减”,而别家孩子并没有“减”。从前家长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兴趣班、特长班,都是期许孩子在完成基本的学校学习任务后还能够发展兴趣。“双减”政策背景下这些工作均由学校所承担,因此学校开展的课后服务内容首先要帮助家长解决辅导孩子作业难问题,其次提供多样化的课后服务内容供学生选择。这些课后服务内容应包含过去家长给孩子选择的各种兴趣班、特长班,使得这些服务符合孩子的兴趣,并且保证孩子在参加课后服务的过程中发展特长。因此,学校所提供给学生的课后服务内容应考虑的家长的诉求,应与大多数家长需求相适切。
(作者:经柏龙 周爽)
作者简介:经柏龙,1965年生人,教育学博士,沈阳师范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基础教育、教师教育;周爽,1997年生人,沈阳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