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部署要求,邯郸市教育局按照“12861”总体工作思路,2021年共确定了13件教育民生实事,旨在进一步切实解决好教育热点、难点、堵点问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邯郸教育高质量发展。
13件民生实事包括:
启动实施主城区小学午餐供应。按照学生自愿、餐费自理、看护免费的原则,从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在主城区实施小学午餐供应,切实解决家长接送孩子和学生中午用餐困难问题。
实现城区小学课后服务全覆盖。基于学生家长自愿,坚持公益普惠,免费开展服务的原则,针对确实有接送困难的家庭,解决“孩子放学早、家长下班晚”接孩子困难问题,实现城区有意愿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参与率100%目标,满足学生和家长对课后服务的需要。财政部门给予小学延时服务提供经费保障,开启“政府带娃”模式,进一步提高教育服务能力,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严格落实国家、省定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资助比例、标准,确保继续享受建档立卡等政策的四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资助率达到100%,边缘户子女优先享受资助。
扩大城乡公办学前教育覆盖面。城区新建公办幼儿园34所,农村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87所,进一步扩充我市公办学前教育资源,积极构建优质普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为纳入省试点范围的16个县(市、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课间免费营养餐(其中:6个贫困县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其他10个试点县为农村小学生),持续提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深入推进群众服务中心全覆盖。按照“场地设施便利化、人员配置合理化、管理制度规范化、服务事项专业化、服务流程标准化、中心布局全域化”要求,着力构建全市教育系统服务群众新格局。
全面推行教育公共服务领域“一趟清”改革。推进学生转学、休复学、信息变更等学籍业务办理一次办结。开通社会人员普通话测试网上报名和证书网上申请邮寄服务。招考信息实行网上核验,严格落实网上信息核验负责制。
落实特殊群体教育关爱。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按照“全覆盖、零拒绝”的要求,依法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充分发挥“代理家长”优势作用,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关爱保护工作,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教育环境;加强心灵驿站示范点的建设,对特殊群体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加强人文关怀。
启动公办学校校车接送学生试点。进一步改善和缓解上下学时段主城区道路及学校周边交通拥堵状况,为学生提供更加安全、可靠、便捷的校车接送服务,按照学生自愿、有偿服务的原则,家长委员会主导、学校配合、向校车运营公司购买服务,先行在主城区公办小学试点试行。
创建家庭教育指导驿站。实施家校共育,组织家庭教育讲师团、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成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深入宣传家庭教育科学理念和知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教育理念,掌握正确教育方式,加强对家庭教育的科学指导;建立市级统筹,各县(市、区)共同参与的全市家庭教育线上指导平台体系,组织专家教师在线指导,交流科学育儿方法,实现家校共育的目标。
广泛开展面向社会职业技能培训。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资源优势,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组织各县(市、区)依托职业院校,面向企业职工、农民、未就业大学生等社会人员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全年培训各级各类人员1万人次。
面向考生提供新高考免费咨询服务。在高考之后直至录取结束,通过公开电话、网络平台、视疫情情况组织高校与考生线上线下见面会等方式提供政策咨询、招生计划解读、志愿填报指导等服务,为考生顺利高考提供便利。
提供小学家庭劳动作业指导服务。各学校建立专兼结合,以兼为主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对学生居住地点进行科学合理划分,组织教师利用周末、节假日和寒暑假定期深入社区对学生家庭劳动作业进行指导;组织学校和社区定期开展学生生活技能展示活动,举办生活技能比赛,交流学习劳动成果。
全市教育系统坚持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牵头处室具体抓,各单位、各学校密切配合的多级联动责任体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各单位也做到细化方案、明确任务、确定时间表、明确路线图,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季度、到月份,倒排时间任务,确保各项工作按时顺利完成。
(文:张洪彩 李世军 曾庆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