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阿并洛古乡瓦吾社教学点,建在海拔2800米的大凉山上,4年前才通电通路,今年40岁的彝族老师曲比史古是这里唯一的公办教师。从瓦吾社教学点步行到山下的昭觉县城有14.5公里的路程。这条路,曲比史古已经走了16年。
2003年,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曲比史古,通过公办学校教师招聘考试,成为一名教师。他刚到瓦吾社寨子时,教学点的校舍已倒塌两年多,他从寨子的空地上“抓”了4个正在玩耍的孩子,登记了他们的姓名,这便是曲比史古在瓦吾社教学点教的第一批孩子。
瓦吾社教学点条件艰苦,留不住人,村民们对教育十分排斥。“他们说让孩子读书还不如到山上去放牛羊,他们不需要老师。”在大凉山土生土长的曲比史古深知读书对山里孩子的重要性,对一个民族的重要性。“一个民族没有教育、排斥教育是件多么可怕的事。没有教育又谈何进步呢?”
他在寨子里一户一户地家访,劝说家长让孩子们来上学。露天空地、牛棚、土坯危房都曾是他们的“教室”,前几年土坯房塌了,曲比史古偷偷挪用了家里用来造房子的所有积蓄5万元,盖起几间砖房,让孩子们有了一个遮风挡雨的教室。2017年,在爱心企业和当地政府资助下,一座崭新的校舍建成,屋顶上有一行铁质红字——让山村学校成为一个有梦想的地方。曲比史古对这句话的诠释是:“我想让孩子们在大山深处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同时也让大山的学校成为孩子们梦想开始的地方。”
曲比史古召开了瓦吾社教学点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家长会;他坚持和孩子们用普通话交流,培养他们讲普通话的能力;他开设了专门的彝语课,希望彝族的传统文化能够传承下去;他亲手给孩子们做升旗杆和篮球架,“有些孩子没见过篮球,四年前通电后,他们才在电视上看到篮球”;他组建了瓦吾社教学点自己的足球队,他认为足球也能成为孩子们走出大山的一种途径……越来越多的村民把孩子送到这里来上学,除了适龄儿童,还有许多超龄的孩子来这里随班就读。瓦吾社教学点,从最初只有4个孩子到现在在读学生已达272人,从最初六年级的孩子连名字都不会写,到现在已走出了4个大学生。
每逢彝历新年,彝族人家都会杀上一头猪,给最认可、最尊重的人送一条猪肉。现在瓦吾社教学点每年能收到两百多条猪肉,在教室里挂得满满当当。来自孩子和家长的信任让曲比史古深感双肩的责任更大了:“我已经在这里待了16年,我觉得自己还能再待几个16年,真正把瓦吾小学打造成一所具有民族特色、教学质量较高的示范性学校,以点带面地提高民族教育。”
刊于《教育家》杂志2019年12月刊 总第2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