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张洪斌:情系篮球,反哺故园

时间:2019-07-30作者:樊效桢来源:教育家杂志

张洪斌:情系篮球,反哺故园

 

北京市密云区第二中学(以下简称“密云二中”)有一支实力强劲、远近闻名的篮球队,他们曾获得2013年耐克高中篮球联赛全国总冠军,多次获得市级篮球比赛冠军,很多孩子通过篮球特长改变了命运。这一切的背后,是一位老师数十年如一日的无私奉献,他就是北京市特级教师、密云二中艺体部主任、篮球队总教练张洪斌。

密云二中是张洪斌的母校。1979年,12岁的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密云二中,在此度过了六年中学时光。中学时期的张洪斌十分爱打篮球,每天放学后都会去操场上练习,虽然当时的密云二中只有很简陋的篮球架,但这并不能阻挡他的热情。因为篮球打得好,他被北京体育师范学院(现称首都体育学院)的招生老师看中,进入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习。1989年,大学毕业的他放弃了市区条件优厚的工作, 义无反顾地回到母校任教,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回到母校后,张洪斌立刻着手组建了一支篮球队。创队之初,只有十几名学生。他带着这十几名学生,在简陋的场地上日复一日地训练。1991年,这支年轻的球队,就拿到了郊区县比赛的冠军。1995年,密云二中成为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开始招收篮球特长生。在首届篮球特长生身上,他倾注了大量心血,收获了执教以来第一个市级赛冠军。那是1997年, 密云二中篮球队在“振兴中华杯”决赛上打败了13年没有败绩的北京市第四中学(以下简称“北京四中”)篮球队,获得冠军。要知道,位于北京郊区的密云二中,训练条件远不如位于市中心的北京四中,取得这样的成绩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这场胜利给他和队员们带来了极大的鼓舞,之后的二十年间,强势崛起的密云二中篮球队总共获得了21个市级比赛冠军,培养了一批优秀运动员,目前效力于八一男子篮球队的曹岩就来自密云二中篮球队。

在训练上,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尤其是学生的品行方面。他说,教他们做人比教他们打球更重要。在生活上,他又如慈父一般关心照顾学生。对于家庭比较贫困的学生,他会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

篮球改变了密云二中,影响了二中的学生,张洪斌希望更多的普通学生也可以通过篮球这项运动受益。在密云区教委的支持下,张洪斌和他的团队成立了名师工作室。在他的带领下,工作室完成了《北京市密云县中学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密云县中小学体育教师篮球教学能力的研究》两项课题研究,编写了《密云县中小学篮球教学训练纲要》。

三十年寒来暑往,在张洪斌的教导下,一代又一代的篮球少年从密云二中,走向了更广阔的人生舞台,张洪斌也用行动诠释了“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的人生信条。

刊于《教育家》杂志2019年7月刊 总第181期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