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经验推介·从习惯入手 抓“雅行教育”

时间:2019-07-24作者:聂志勇来源:湖北省黄梅思源实验学校

——湖北省黄梅思源实验学校德育实践与思考

 

“文雅的言谈举止、优雅的行为规范、儒雅的形象气质”是现代文明公民的标准,也是学校德育的培养目标。近年来,湖北省黄梅思源实验学校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在学生中深入开展“雅行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经验推介·从习惯入手 抓“雅行教育”

学生与校长合影

 

一、坚守德育主阵地,让“雅行教育”渗透管理细节

 

“雅行教育”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学校日常管理是有效开展“雅行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政教处将周一升旗、周三训话、周五团队课、小学部晨会、初中部晚读报等时段纳入德育考核,做到“每月突出一个主题,每周抓住一个重点,德育资料周周印发到班”。

“雅行教育”根植于生活细节,是一个反复体验、反复实践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切实感受到雅言雅行在生活、学习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学习用品的摆放,作业书写的规范到升旗、进出门的礼仪,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反复的训练,使他们从小养成文明礼貌、仪表端庄的品质。

 

经验推介·从习惯入手 抓“雅行教育”

湖北省妇联趣味英语课

 

经验推介·从习惯入手 抓“雅行教育”

湖北省妇联安全教育课

 

二、激活团队自治效能,为“雅行教育”创设管理岗位

 

学生参与校园管理可以提升他们对学校的主人翁意识,学校的目标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岗位”。学校以健全校级、班级阵地建设为突破口,创设尽可能多的岗位让学生自主参与校园的管理。

一是建立健全班级值日制度。学校政教处统一印制《班务日志》,各班选派小干部轮流进行值日,确保80%以上的学生每学期都有1~2次当值日班长的机会。二是创新少先队、团委会管理机制。设立红领巾校门监督岗;改进升旗仪式,组建国旗护卫班;在大队委、团委会中推行“值日制”,通过思源之声广播站反馈值日情况,既有效辅助德育管理,又凸显值日学生的作用,激发学生参与校园管理的自豪感。三是人岗匹配,充分激发学生活力。学生自治管理岗位按照“自荐(推荐)——上岗——考核——轮岗——展示”的程序进行,各班根据学生的客观情况推荐最合适的人到最合适的岗位上,如升旗护旗手、国旗下讲话员、交通安全员、环保小卫士、校园形象大使、勤俭之星、金话筒、金牌路队长等,为每个学生创造体验管理校园、服务同学的机会。

 

三、夯实班级自主管理,给“雅行教育”注入源头活水

 

“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学校将课改理念延伸到学生自我教育之中,构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自我教育管理体系。一是小组量化管理。各班师生参照《黄梅思源实验学校学生一日常规》,共同制定《班级自主管理小组量化考核方案》,将班级日常事务细化,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小组成员身上,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二是强化德育自育。学校将学习小组延伸到管理小组,强化分级培训,班主任培训常务班长,常务班长培训组长;政教干部培训121个组长,并总结上周组员表现,对本周提出具体要求。每周三举行自主培训会,五到九年级学生以6—8人为一组,组长进行宣讲,组员边听边反思。在就餐管理上,学校实行定人定桌制度,桌上有班名、组名、成员名单,学生会干部会对每张餐桌进行星级考评,并在优秀小组餐桌上张贴星级标志。通过这种制度,学生们养成了良好的餐桌礼仪。

 

四、创造更多活动空间,给“雅行教育”滋长肥沃土壤

 

雅言雅行习惯的养成不能仅靠说教和灌输,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用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厚植“雅行教育”滋长的沃土。学校以行为养成教育为主线,以感恩教育为载体,让养成教育与思源学校一流的办学条件对接,与香港言爱基金会的办学思想(饮水思源)相契。小学部开展了“一日常规三字歌”诵读比赛、教师节“我为喜爱的老师献上一句话”的征集比赛、“我是一个小兵的队形队列”比赛等系列活动,有效增强了小学生的遵规守纪和感恩意识。初中部师生则开展清明祭扫邓雅声烈士陵园活动和“远足励志——五祖禅宗寻访”等活动,这些活动形式多样,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见识,规范言行,砥砺品质。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乌申斯基道出了成功的学校德育遵循的准则。从习惯入手,抓“雅行教育”,已经让学校尝到了德育的甜果,但培育更多文明的学生和公民,学校仍然任重而道远。

 

经验推介·从习惯入手 抓“雅行教育”

青年志愿者公益活动

 

(黄梅县思源实验学校供稿)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