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李吉林:将教育放入“ 情境”中

时间:2019-07-17作者:王梦茜来源:教育家杂志

李吉林:将教育放入“ 情境”中

 

2018年是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情境教育”发展的第40年。“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跟随时代的召唤,我成为当时中国教育改革的第一批‘弄潮儿’。我依附身边的‘石头’,勇敢地向前探路。虽不能阔步前行,但只要能不停地向前,就享受到了弄潮的快乐。”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儿童教育家李吉林在《情境教育三部曲》中这样写道。

“教学是教师的头等大事。为了孩子们的学习,几十年来我始终不渝,在教学上持久地下功夫。”1978 年,已经是特级教师的李吉林一改长期教中高年级语文的惯例,主动要求教一年级。按照当时的教学进度,一年级学生必须用整整60天反复学习拼音,想识字的孩子识不到字很着急。

为了加快进度,除了为学生编写补充教材,李吉林还受外语教学中的情景教学启发,尝试让学生通过情景表演的方法来理解、表现人物的神情、动作。课余, 她读到《文心雕龙》中的“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由“景”入“境”,她领悟到儿童的语言表达离不开内心情感与客观外物。通过反复研读《文心雕龙》,李吉林从“意境说”中概括出“真、美、情、思”四点。这四个方面贴合儿童的发展所需,成为儿童情境学习的重要支撑。

李吉林把学生带出学校,带进大自然。田埂上、小河边、树丛里,孩子们在观察世界中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与情感体验。她把观察与儿童语言、思维发展结合起来,先后开发了让孩子乐于表达的“口头作文”“情境说话”“想象作文”“童话作文”等。该班的孩子上到二年级时,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班上33位小作者创作的《小学生观察日记》。李吉林为儿童学习设计、亲授了1000多节课,逐渐发现儿童学习“快乐、高效”的关键是“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的结合”。

从语文学科到思想品德、数学、科学、音乐、体育、美术……李吉林将情境教学的理念向其他学科进行渗透。之后,她提出“情境教育”概念,将实验拓展到更大的范畴,构建起“拓宽教育空间”“缩短心理距离”“利用角色效应”“注重创新实践”等情境教育基本模式,并从哲学和心理学层面阐述了情境教育的基本原理。

60多年的从教经历、40多年的实践研究,李吉林一步步构建起情境教育的理论体系与操作体系。“从‘情境教学’拓展到‘情境教育’,目的是要让更多儿童获益。”

为此,这位年逾八旬的名教师,至今仍躬耕于小学儿童教育的改革与研究前沿。“让越来越多儿童的幼小心灵健康而丰富,思维在美感的笼罩中自由驰骋,潜在的创造力得到尽情地开发;让每个儿童,不分贫富,不分城市和乡村,都可得到充分的发展,将其育成人,让其长成才,享受到真正的教育。这便是我心中美的彼岸。”

刊于《教育家》杂志2019年4月刊 总第169期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