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顾明远——中国比较教育研究之父

时间:2019-06-26作者:杨静来源:教育家杂志

顾明远——中国比较教育研究之父

 

提及顾明远,很多人都会肃然起敬。著名教育学者朱永新教授曾说他是中国教育的“大哥大”。

这样一位堪称中国“比较教育研究之父”的教育家,当年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上海一所小学代课。1948

年报考清华大学建筑系未果,迫于生计而从事代课老师的选择,决定了顾明远一生的事业。顾明远说:“我年轻的时候,起初并不想当老师。”可当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走近他后,他开始爱上了教师这个职业。

1962年,顾明远回到北师大,开始从事教育学的教学,并在1964年参与了《外国教育动态》(后改名为《比较教育研究》)的创刊和编辑,从此走上了比较教育研究的道路。

顾明远作为中国比较教育学科的创始人之一,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展示了比较教育如何服务于一个国家教育体系的转型。他曾在改革开放初期,立足于马克思主义视角,通过比较分析西方国家的教育变革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出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生产对教育提出的需求,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普遍规律。

比较教育具有可比性、综合性和跨学科等基本特征,这就决定了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的多样化。顾明远认为,比较教育运用了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人类学的方法。他强调两点:一是比较法是比较教育最重要的特征,二是方法的多样化。比较教育方法演变的历程验证了这一结论,证明了其结论的可靠性和正确性。

坚持文化传统是顾明远的一贯主张。他认为,“民族文化传统是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对现实社会仍产生巨大影响的文化特质或文化模式”。所以,“比较教育要了解一个国家的教育就需要研究影响这个国家教育制度的各种因素,特别是文化因素”。正是坚持了文化传统,他才可能在比较教育研究中形成他的文化民族主义的观点,并丰富和发展了文化主义研究范式。

很多专家认为,“现代教育理论”“主体客体统一论”“比较教育理论”,是顾明远对中国教育理论的三大贡献。他的“主体客体统一论”(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是他结合中国国情,对杜威的教育思想做出的创造性的发展。他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等观点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座右铭。这些理论大大丰富了中国现代教育的思想库。

刊于《教育家》2019年3月刊 总第165期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