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教育路上的真善美

时间:2018-04-03作者:金如湘来源:

教育最动人的时刻是生命与真善美的相遇:在懵懂困惑中求得真知,在困顿艰难中坚守一份善意,在纷繁芜杂的大千世界中获得一幅幅美的画图。思维璀璨绽放,文字摇曳生香,师生碰撞,露出会心而灿烂的笑容,宁静和谐而富有诗性,共同收获幸福的新知。年少时拥有学校美好的体验,对于一个人一辈子的学习是奠基性的。让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是教育的初衷与追求,对真善美的探寻与守望是教育永恒的真谛。

 

教育之唯真

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反思当前教育中的功利主义,过分注重知识灌输,应对考试,甚至违反教育法规追求升学率,以引起社会轰动效应,获取经济利益。这是在办假教育,有诱引教育整体偏离轨道的危险。要办真教育,不搞假教育。要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而不是应试教育的产品;要用教育的增值评价来引领学校健康发展,而不是用经济的增值和虚假的荣誉满足利益方的需求;要为民族的未来负责,而不要为社会、家长狭隘、短浅的急功近利服务;要关注学生的成长,而不是只要学生的考试成绩;要努力培养发展学生个性,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让学生幸福快乐地学习、生活,而不是泯灭学生个性,囚禁学生的身心,让学生成为考试的机器。我们要真教育,杜绝假教育!

 

教育之求善

唯有一颗丰盈的仁爱之心,才能抵达教育的至境;唯有一颗充盈的善心,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才能立足于社会。爱,是善的表现方式。爱,能滋润学生的心田,感化学生纠正不良行为;爱,能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关爱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教师应该教育学生拥有一颗善心,要有向善之行。善对自己,珍爱生命;善待他人,传递善意;善待自然,和谐环境;善待社会,乐观向上。教育工作者把善作为自己的教育追求,意义重大而深远。教育成一个有“善”的学生,就为社会种下一颗“善”的种子,无数颗种子在社会的土壤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再传播,那么,我们的社会就是善的天下,和谐而无往不胜。一个具有善心、善德、善言、善行的学生,一定会立于社会而不败。

 

教育之赏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美,激发情感,使人积极向上;美,能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美,能启迪心智,创造世界;美能传递,能感染,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学校是美的园地,美的辐射源;美的教育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利于培养精神富有、气质高雅、积极向上的阳光学子,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校应该把美的教育放在不可或缺的位置。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和专业培训,要有正确的美育观和美育技能,要德艺双馨,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美德用心去做教育。欣赏学生,包容学生,以美启智,以美育美,甘为人梯。学校要营造美的环境,让美的环境濡染学生心灵。教育的真谛乃是文化的自我创生,真正的教育是立足日常生活而发生的。美的教育,不可急躁,不可说教,要一朝一夕,一点一滴,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渗透浸润。让我们的学生具有美德、美言、美行、美的情操、审美观和审美力,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职责。

 

教育的本源就是教人唯真、求善、赏美,三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育工作者应该做孩子精神家园最深情的守望者,千万不要让学生在小学就被拿走美的梦想,中学被淡化了善的本性,大学失去了求真的勇气。教育既要脚踏实地,还要仰望星空,心怀梦想,这是教育最朴素追求。(作者单位:深圳市沙井中学)

                                                                                                         责任编辑:周广琪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