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可以说正逢其时。从2014年教育部正式启动对2003年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工作以来,经过学科专家、教育专家和富有教学实践经验的高中校长、教师、教研员260余人的努力,普通高中语文等14门学科新课标浮出水面。这是一次具有战略意义的工程,为高中教育从知识的教学到核心素养的培养搭建了桥梁。
德育为先,重能力凸显时代特征
德育为先,突出了德育的时代特征。在这次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工作中,各个学科都努力结合各自学科特点,落实德育为先的要求,突出了德育的时代特征。各学科都把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修订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科的内容进行了有机渗透。同时,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突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
当一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把自己的文化传统、文化符号都忘却的时候,也是一个民族逐步迷失自我、失去文化之根之时。因此,我们的课程必须担负起保留文化传统的重任,回应国家发展战略,树立国家认同,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另外,此次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进一步增强了法治意识与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时代性。
能力为重,强化了能力培养基本要求。培养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时代给教育提出的重要使命。在这一次高中课程标准修订中,各个学科都在如何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结合自身的特征下了很大的力气,力求把能力培养的要求进一步细化,使之更有针对性。
修订后的高中课程标准丰富了能力的基本内涵,明确了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能力在各科中究竟怎么培养,修订后的高中课程标准把要求讲清楚了。理科课程强化了实验要求,在这次修订过程中,凡是涉及实验、动手的环节,都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学生一定要参与进去。
与时俱进,吸收科技进步新成果
高中课程标准自2004年实施到这次修订,前后的跨度超过了十年。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经济社会和科技各个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知识、新的方法、新的成果不断出现。
所以,此次修订结合学科特点进行了知识更新:其一,把反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最近十年来发展的新成就、新思想、新成果适当地纳入;其二,把反映科技进步、知识进步的新知识、新方法等适当纳入;其三,把关系重大社会现实问题的相关内容适当纳入。
当今世界处于一个剧烈变革的时代,错综复杂的矛盾与冲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此背景下,作为全球社会变革和教育治理思想实验室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于2017年6月推出了《反思教育》,这是继1972年《学会生存》和1996年《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之后的第三部里程碑式的报告。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途径、交流方式,以及公共管理和业务的发展方向。有了数字连接,有望在卫生、教育、通信、休闲和福祉方面都有望取得新的进展。人工智能的发展、3D打印机、全息再现、即时转换、语音识别和手势识别软件等数字技术正在改变人类的活动,从日常生活到国际关系,从工作到休闲,并且正在重新定义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多个方面。
因此,《反思教育》报告中明确指出必须探索主流知识模式之外的其他各种知识体系,尤其提出了“知识的新趋势”,认为这将是集信息、理解、技能、价值观、态度于一体的“新知识体系”,而此次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可以说正逢其时。
新课标修订,促学校从教学走向学习
作为一名校长,我欣喜地看到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将促进学校从教学走向学习。如果回忆一下上学时的状况,这一现象很是普遍:很多人喜欢读书,但是不喜欢语文课;喜欢运动,但不喜欢体育课。
网上流传着一本美国人写的书,其中有一道题目是“ 如何让孩子讨厌棒球课”,第一讲是棒球史,棒球是怎么产生的,如何引入到美国,学生需要将这一系列的大小事件背下来,然后进行考试;其次是讲棒球技巧,老师在学生没有接触棒球的情况下讲一个星期然后进行考试;最后再讲棒球球员的技巧,一个星期之后考试。这三次学习和考试之后,学生基本上已经不喜欢棒球了。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作为学校只有从教学走向学习,才能落实核心素养,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恰恰反映了这一要求。
总之,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实现了普通高中课程的改革创新,它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核心素养作为出发点和重要依据,从而引发了对各学科育人价值的思考与实践。同时,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令普通高中的教学实践有了明确的路径。核心素养明确了未来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可以指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另外,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
核心素养反映了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期望,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走向学习的新时代。
责任编辑:姜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