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专业平台育“新巴蜀人”
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主力军。如何抓好师资建设,也是王国华一直在思考的。
教师陈玉琼说,在巴蜀中学当老师很幸福。幸福感从何而来?陈玉琼一条条列举:巴蜀中学的教职工待遇和住房问题解决得较好;巴蜀中学的老师不用打卡上班;学校为教职工解决子女读书问题,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每年春节学校组织全校的团拜会和火锅宴,七八百人一起吃火锅,火热,温暖。
这也是王国华着力打造的“家文化”,他说“有家就有凝聚力,有凝聚力就有战斗力。”
更为人称道的,是巴蜀中学给予老师的成长平台和空间。
28岁的刘航,进学校5年,就从一个普通教师成长为极其年轻的团委干部。刘航说,这一切得益于王国华校长坚持并贯彻实施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
巴蜀中学青年教师约占六成,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成为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此,学校实施了系统的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把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解题能力大赛、独立备课大赛以及教案评比等作为每一学年的教学常态来进行推进。
刘航正是从一次次比赛中脱颖而出的。王国华秉持“有为有位”的理念,给予这些有才华有能力的年轻老师更大的施展舞台。学校的青年教师成长得非常快,有的教学两三年当上年级主任,有的已出版自己的学术专著。
王国华曾在会上说“巴蜀的发展不能只靠老巴蜀人,优秀的青年教职工是学校未来发展的骨干力量。”他要求老师多读书,布置的书目是《人类简史》《全球化战略》这些“难啃”的巨著,还必须交读书报告;他对老师进行考试,考试不及格会被他叫去谈话;他强调老师要树立远大目标,不忘初心,“要记得当初你到巴蜀来时立下的教育目标”;他也对老师耳提面命: “不要以为你们只要教上十年书就能成为有经验的老教师,要终生学习!”
语文老师周斌记得,有一次王国华去听他的课,课上周斌引用了牛根生的一句“小胜靠勇,大胜靠智”,他看到王国华频频点头。课后,王国华与周斌交流听课意见,一句“课堂的大气来自知识与理念,人生的大气来自实力与德行”,他铭记于心。
王国华对青年教师的期望与鞭策,引导与激励,就在这一句句一幕幕中。
前不久,学校又出台了一项让青年教师欢欣鼓舞的措施,学校组建首届青年教师培训班,遴选出30名各学科优秀青年教师,围绕“先进教育理念”“教师专业素养”“教育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实践”等学习主题,利用 “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采取专家集中授课和外出实践考察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相关培训。
除了支持成长中的青年教师,学校对专家型教师、重庆市学科教学名师、市级骨干教师等分别有不同的奖励激励政策。学校创建名师工作室。每年对每个工作室给予研究经费,对有研究成果的,积极奖励,对不作为的,有相应的撤销机制。这些措施,激励了教师投身教育、教学和科研的热情,为各类教师成长搭建了平台。
王国华说: “我们坚持教师为本的理念,尽最大的努力去解决老师物质上的一些要求,让我们的老师感受到家的温馨;同时用评价激励机制,让每一位巴蜀人都有成就感。”
现在,巴蜀中学拥有一支一流的师资队伍,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重庆市名师6人,特级教师13人,研究员(正教授级)15人,高级教师214人;全国先进工作者3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9人,重庆市骨干教师5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