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让每朵花都有自己的春天

时间:2017-09-22作者:郉晓凤来源:教育家杂志

让每朵花都有自己的春天

刘兴法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校长、党委书记,赣榆区委教育工委委员,江苏省高中历史特级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连云港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连云港市“港城名师”,连云港市优秀教育园丁,连云港市“ 名校长”,连云港市“ 建构式生态课堂”领航校长。曾获得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等。

 

老子《道德经》云: “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 以下简称“ 海中”)地处黄海之滨、海州湾畔的连云港市赣榆区海头镇,蓝色的海洋文化孕育了海中人开放的胸怀、开阔的视野。海中正以其宽容博大的胸怀及谦和的姿态容纳着渴望求知的莘莘学子。

海中始建于1956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校长刘兴法毕业于苏州大学历史系,曾在教育一线深耕多年,担任过赣榆一中的校长,2011年就任海中校长、党委书记,2016年,兼任赣榆区委教育工委委员,主管全区中小学的教学工作。刘兴法沉稳干练,行事刚毅果断,多年的沉淀积累,使他身上拥有着超乎常人的卓越品质。面对海中这所生源质量丝毫不占优势的乡村高中,刘兴法曾陷入深思:天赋异禀毕竟只是凤毛麟角,如何让资质平凡的学生成才与成功才是教育最该思考的问题。刘兴法果断放弃了传统的“ 填鸭式”教育,以调动学生激情为中心,开辟出一条独特的智慧管理之路。他凭借丰富的知识、卓越的能力、杀伐决断的魄力及不凡的胆识,对海中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最终将这所乡村普通高中打造为当地知名的高品质优质学校,并引发了典型的“ 海头现象”。

刘兴法华丽地为自己的教育生涯画出了一道优美的弧线,海中也开始进入大家的视线,刘兴法到底有什么独门妙诀呢?带着疑问,记者走进了海中,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浓郁葱翠的梧桐掩映下的橘黄明亮的建筑,令人遽然想起苏轼的诗词“ 最是橙黄橘绿时”:学生们在舒适宁静而又温馨的环境里求学问道,在海中自由的教育理念下,放飞自我,实现价值,挥洒着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快乐校园,助力学生成长

一个学校给学生创造的快乐气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绩。刘兴法表示,学校教育要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使校园生活成为整个人生美好回忆的巨大源泉和宝库,让学生形成快乐、开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普通高中教育作为连接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后教育的纽带,为高校培养优质生源是一项重要任务,高考成绩自然就成了社会衡量一所普通高中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将来更好地报效祖国,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但从人的差异性及学生的个性发展角度来看,普通高中又不能把升学作为办学的唯一目标!真正的教育,不仅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生命质量负责,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学习的前提是要学会做人,养成良好的个人品行是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刘兴法强调说。

教书是教育的途径和手段,育人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把学生培养“ 成人”,在学校培养体系中加重影响学生“ 成人”的各种措施,才是学校的宗旨,也是培养社会所需“ 人才”的不二选择。刘兴法说:“ 学校不能办成考试的工厂,更不能把学生培养成考试的机器。教为育服务,教育首先是习惯的养成,其次是素质提升,然后才是学习成绩。教育是改变社会生态价值观的重要方面,我们要从学校的教育来挖掘这方面的功能,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

海中以“ 有效德育、高效课堂、智慧管理”为抓手,全面实施“ 培养阳光学生、塑造活力教师、打造书香校园、建设幸福海中”四大工程,实现了“ 年年都有新超越”的办学追求。本着“ 人人有才,人无全才;因材施教,个个成才”的育人观,建立了“ 发展定向、管理定样、效益定量”的动态教学管理系统,力争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地提升。实施优越计划,让10%的学生成为拔尖人才;实施优胜计划,让30%的学生成为突出人才;实施优势计划,让30%的学生成为专业人才;实施优选计划;让30%的学生成为技术人才。四个层线的计划组成长效分层提升的“1333”目标工程。海中在努力提高学生文化成绩的同时,根据学生不同学习基础,开展分层教学,让每朵花都有盛开的可能。

德育熏陶,构建美丽人生熏陶是不教之教,好的素质是熏陶出来的。一所学校的校风、学风、教风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无时无刻不在熏陶着“ 在场”的人。海中从德育体验着手,以活动唤醒良知,立足“ 以人为本”的办学宗旨,提出“ 培养懂礼仪、会学习、懂生活的阳光学生”的育人目标。

海中校内拥有以“ 根土馆”为主要载体的“ 连云港市根土地理体验课程基地”。“ 根土文化”是德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 泥土”这一载体,开展实践活动,引起学生对成才、做人等问题“ 根本”之思考。每年9月,学校都向新入校的海中学子征集家乡的典型土壤。征集的泥土样本保存在根土文化馆中,将成为海中学子求学的记录。学生在采集泥土的实践中体验泥土蕴含的“ 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等优良品质,体悟学校“ 沃土植根,德育成才”的育人观。把“ 根土文化”中蕴含的坚韧、奉献等优秀品质,内化为对故土、母校的眷恋和感恩,并上升为对授业恩师的深情、爱国爱家的情怀,实现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011年,海中成功创建首批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基地建设项目——海洋文化综合实践课程基地。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