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深入实施中高职教育衔接、高职教育创新发展、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等计划,培养大批应用型人才;大力推进“双一流”建设,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加强高校创新体系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实“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提升教育服务区域创新驱动发展和对外开放水平。
四是改革质量评价制度。加快建设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中等及以下学校招生考试办法,积极稳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形成高校考试招生新模式。落实和完善各级各类教育标准,加强教育质量监测。
五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学校制度。深入实施依法治教、依法行政,完善分级管理体制,进一步扩大和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加快学校章程建设,完善学校 内部治理结构,完善民办教育分类管理和扶持制度。
精准扶贫:均衡教育发展需下足“绣花”功夫
记者:今年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改进脱贫攻坚动员和帮扶方式,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时候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四川省下了怎样的“绣花”功夫?
朱世宏:四川教育扶贫深刻理解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以阻断代际贫困为目标,以帮助贫困地区学生有学上、能上学、上好学、都上学为核心任务,坚持精准原则,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制定教育扶贫规划,推动项目落实落地,使教育扶贫出成效。
在扶持谁方面,坚持抓对象精准。年初,厅扶贫办、督导室、财务处、民教处等处室组织对全省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进行摸底调查,摸清贫困地区学校布局、差距、存在的问题,以及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情况,建立完善数据库,根据掌握的情况,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措施,针对性施策。
在谁来扶方面,坚持抓责任精准。制定教育扶贫2017年度工作方案,把责任落实到分管领导、责任处室,把项目落实到人,确保每个项目有人抓、有人管、 有人落实,16个退出县都有处室负责督导。同时,要求市(州)、县(市、区)层层落实责任。推进落实“五长”责任制,跟踪掌握4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以及进城务工随迁子女、重度残疾儿童等就学情况,确保学生都上学。
在怎么扶方面,坚持抓措施精准。一是突出工作重点。抓重点区域,扭住“四大片区”88个贫困县,紧盯16个“摘帽县”,保证“县摘帽”时教育达标。抓重点学段,办好义务教育保基础,办好中职教育保就业。抓重点人群,紧盯全省59万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保障这些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抓重点学校,重点加强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学校建设。
二是找准工作措施途径。主要从五个方面加强教育扶贫。加快硬件建设,着力改善贫困地区学校硬件。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重点解决好学生招得进、学得好、就业好问题。加强贫困学生资助,建立从学前到大学全覆盖、贫困家庭全覆盖的学生资助体系。加快民族地区教育短板建设,重点解决民族地区学校数量少、布局不合理、学前教育学位严重不足等问题。努力提升贫困地区教师队伍素质,重点解决贫困地区教师招不进、留不住,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