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研学旅行圆桌论坛都谈了些什么——

时间:2016-12-30作者:吴爽 张志胜来源:教育家杂志

 

“从教育和课程两个理论分析,研学旅行课程是教育本质内涵的具体体现,它‘将观念建立在直接的旅途之中’,可以采取知识整合的教学方式,指导和帮助学生增长见识和丰富知识,获得具体的日常生活能力,提升自由选择的能力,发现自身全部价值的潜力。相比于传统的课堂内进行教学的学科课程,研学旅行课程更多地呈现了无规律、不可控和非连续性的特征,所以我们必须考虑一下这件事它的目标在哪里,它的内容有哪些?它的教学模式是怎么样的?它的评价怎么样进行?这要求我们教师从学生本身拥有的观念与能力储备的状况出发,在教学中寻找‘关键事件’使研学活动更丰富、生动、精彩,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思维和行动进行可视化呈现并推进学生的参与和分享,兼顾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平衡关系,构建整个教学过程、形成有效的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与热情。”北京市北外附属外国语学校校长林卫民根据学校的实际研学经验,给予介绍。

《教育家》杂志社总裁徐功明特别提出,研学旅行的四项原则中的“公益性”原则——不得开展以营利为目的,对贫困家庭学生要减免费用,怎么来解决这个矛盾?是不是像游学老大的这么一个企业,应该牵头来成立公立基金,来兼顾贫困孩子,贫困家庭?徐功明还表示,这次提出的方案,《教育家》杂志也正在做一个全面的梳理和专题报道,将会选一些相关行业的企业共同来探讨。

 

研学旅行圆桌论坛都谈了些什么——

教育家杂志社总裁徐功明

 

世纪明德CEO王京凯在会上谈到,“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计划后,主要会发生三种变化:首先是从选修课变为必修课;第二个是随机性变为计划性;第三个就是由少量参与到广泛参与。对于研学旅行而言,研学是目的,旅行是载体,一个完整的研学旅行它应该包括至少五个元素,首先是课程资源,就是学生要掌握的知识、能力以及素养;第二是线路资源,就是所包含的大交通,吃、住、行;第三是研学基地资源,第四是研学导师资源,第五就是安全管理方案。而要判断是否是一个完整的研学旅行活动,我觉得可以从这五个方面来考量。”

 

研学旅行圆桌论坛都谈了些什么——

世纪明德CEO王京凯

 

研学旅行如何量化?怎样考核?

 

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之后,就必然迎来两个问题:学生如何在研学旅行中有所收获?如何评价研学旅行工作?

会上,北京市海淀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冯军对世纪明德在文件背景下积极探索研学旅行开展优势的行为表示认可,在简单介绍了海淀科教旅游推广模式后,他进一步指出,“研学旅行表现为市场化、规范化、标准化、智慧化。标准化是长期的过程中总结积累形成的标准,也就是说客观规定的固化,世纪明德做了很多工作,要做好标准化的推进。此外,要把经验固化下来,在目前这样一个背景下,怎么把你的经验更多地总结出来,推广出去,复制出来,这是一个爆发式的需求。处处皆学问,对于孩子来讲,你如何设计每一个环节让他都有所收获,这是一个技术性更高的要求。怎么看出门道,怎么讲出学生们喜闻乐见的知识,这需要机构和专家的共同努力,而且我认为教育学和心理学可以很好地指导我们产品如何往下做,针对孩子们的兴奋点、认知特点进行包装,他们才能潜移默化地顺着你暗藏的点来吸收你的知识。此外,对于产品的设计,对于课程的延伸,还是要追寻于研究这么多年形成的核心素养,这是一个很好的落点。”

世纪明德董事长王学辉用“千呼万唤始出来,落到实处靠自己”来表达自己对《意见》的激动心情,他也指出,“教育性很难一概而论,每个群体对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需求,总体来说是教育性逐步上升的一个过程。我还是呼吁整个行业里面理性看待这个问题,把产品做好,有利于我们行业的发展。”

 

研学旅行圆桌论坛都谈了些什么——

世纪明德董事长王学辉

 

“对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的情况和成效进行科学评价,并将评价结果逐步纳入学生学分管理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简而言之,研学旅行的评价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对学校、或机构开展研学旅行工作的评价,涉及到教育部进一步的实施、执行细则的标准,一是对学生的评价,需要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构建多元立体的评价体系。

与会嘉宾从两个层面分别发言,探索出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标准多维度,评价方法多样化的综合评价体系。林卫民校长分享,“对研学旅行的评价应该是一个多维的评价,最后呈现的东西可能是一份报告,这份报告可以是研学旅行成果的报告,是他研学过程当中的表现的报告,包括他在整个活动当中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等等方面的评价,这个评价作为研学旅行课程的最后的总结性的评价。”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