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让生命之“树”常青

时间:2016-12-05作者:吴爽来源:教育家杂志

在老母亲76岁生日时,万玉霞与母亲畅谈人生,她问母亲这一生最大的成就是什么,母亲说:“我最大的成就就是围着你们这几个孩儿转了一生”!

听了这句话,万玉霞的眼眶湿润了。万玉霞说:“不仅仅为母亲一生的默默付出而感动,我更想到了我担负的教育职责,不就是围着学生转一生吗?”

 

拓荒者

2000年10月,武汉市教育局面向全市公开选拔常青教育实验区新校校长,万玉霞脱颖而出,被“委以重任”。

可是当2001年万玉霞第一次踏进常青第一小学时,迎接她的却是满目的荒草和空空的校舍,而那时离开学已经不到两个月。

万玉霞顿感肩上的担子一沉,但这却更激发了她的斗志,她在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一定要把这片荒地变成一所铺满常青藤的名校!”

当时,身边既无队伍,又无办公地点。她每天顶着烈日,跑各项开学前的审批手续;缺乏资金,她和当时身边仅有的三个学校干部自己紧急筹集了5万元,又拿身份证四处作抵押赊回办公设施;没有生源,她带领这几个干部在烈日和风雨中发传单;在建设学校时,她和老师们蹲在马路边吃盒饭,挥汗如雨,抓紧筹备开学前方方面面的工作。

建校后,万玉霞严谨的治学赢得了家长的信任和肯定,学校一年一个变化,不到3年时间,生源数由最初开学时的百余名学生增加到了现今近5000名学生。

 

爱润心灵

如何把学校“树文化”做大做强?如何把校园建成孩子们幸福成长的绿色天堂,让孩子们每天在大树下演绎着精彩的人生故事?

万玉霞从“常青树”这个校名出发,提出了“新生态体系下的生命发展教育理念”。

她说,“办对学生生命成长负责的教育,就是要关爱好每个学生,发展好每个生命。教育无捷径,唯有付出才能收获学生成长!”

万玉霞鼓励每个学生每天用“百字文”记录当天发生在校园里的最值得记录的事。

一位七年级同学写到了“两个包子的故事”:一个孩子参加期中考试迟到了,万玉霞在巡堂中碰到了他,没有批评他,只是关心地问他是不是病了,是哪个班的,还赶到考场递给了他早餐,嘱咐他趁热吃掉……他写道:“天呀,还有一只一次性环保手套!校长妈妈考虑得好细呀,怕我抓包子的手不卫生,让我戴上手套,确保我不拉肚子!也奇怪了,今天一上午的考试真轻松!热乎乎的2个肉包和卤蛋让我全身暖暖的,充满了力量……考试状态好极了!校长妈妈,我爱您!以后不会再迟到了……”在办学历程中,万玉霞经历的这样温暖时刻不胜枚举。

谁料没过几天,写下这个故事的学生到校长室找到了万玉霞,对她讲述了他和父母间的矛盾。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期,情绪容易激动,容易偏执。从他的诉说中,父母“唠叨,只知赚钱,不理解、不关心他”,似乎一无是处。

万玉霞感到孩子们缺少爱的教育, 缺少感受爱、发现爱、理解爱的教育。于是,她专门利用一次国旗下讲话为全校学生上了一节微课——母爱如海 父爱如山!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