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引领“自闭”儿童走出孤独的世界

时间:2016-06-12作者:吴爽来源:《教育家》杂志2016年6月号

5月28日,在北京通州宋庄艺术区先众艺术馆,会聚了数百名教师、儿童和家长,欢庆即将来临的“六一”儿童节。星星艺术团的孩子们用尤克里里(注:一种四弦夏威夷的弹拨乐器)演奏的《童年》拉开了庆“六一”活动的帷幕,欢快的歌声,轻快的节拍,精彩的表演,引发全场数百名观众掌声阵阵,有的家长、老师被孩子们的表演感动得热泪盈眶。殊不知,这里正在举办的是“星星点灯 与爱同行”关爱自闭症儿童大型公益活动,而演奏者正是“来自星星的孩子”——自闭症儿童。

近几年,我国新诊断自闭症儿童数量呈现上升态势,社会对于自闭症儿童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自闭症儿童的教育问题也受到更多的关注。

 

请为“自闭”儿童提供更加合适的教育

 

乐乐今年8岁,是北京市朝阳区某小学一名二年级的学生,入学前就被诊断出患有自闭症。据该校校长介绍,乐乐刚入学时,性格孤僻,脾气暴躁,不愿意跟班上同学说话,上课坐不住,经常在课堂上一溜烟就跑出教室不见踪影……班上的同学用异样的眼光看待这个孩子,家长心急如焚却似乎又无可奈何,但是学校没放弃,班主任王老师更是不懈努力——找他聊天、陪他做游戏,把他的座位调到前排,呼吁同学们多帮助他、关心他。校长告诉记者,近两年来,虽然偶尔他还会发呆、独处、不说话,但是相比一年前进步真是太大了——“你跟他交流他会回应你了,上课不会到处乱跑,学会了很多儿歌,作业在老师辅导下也能完成。”

然而,并不是每一个自闭症儿童都能像乐乐一样幸运地到普通学校接受融合教育,更别说遇到一个妈妈似的老师悉心照料。一位自闭症儿童的家长向记者说出了自己的无奈,“我辗转多方托关系,把孩子送进了普通学校,一年中在社会常规训练和人际交往方面出现各种问题,最终还是被学校劝退”。

教育心理学博士张萱,拥有10年的自闭症康复经历,作为一名资深的应用行为分析师:她说,“当下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呈现出一些问题,自闭症儿童教育需要专业人员指导,普通学校中的教师普遍缺乏自闭症的相关知识和康复技能,对自闭症儿童难以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使他们难以融入班集体,难以参与到正常的教学中,很多孩子成了老师不闻不问的对象,学习成绩本来就不佳,再加上本身在沟通与社交方面的障碍,难免成为大家眼中的差生,随班就读成为随班陪读,教育效果难以保证。某些学校甚至为了保证本校的升学率,拒绝接收自闭症儿童就学。剥夺了自闭症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导致自闭症儿童就学难等问题。”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