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外国教授,除了在专业知识上对学生进行指导,霍文克十分关心学生的生活,对贫困学生给予了许多关照和帮助,还资助了很多贫困学生赴美国读博士深造。杨国华夫妇、吴卫军等学生都接受过他的帮助。吴卫军在文章中回忆,“1987 年,我的姐姐因为怀二胎而面临巨额超生罚款,在一般人月均收入仅有十几、几十元人民币计的年代,被罚三千元可谓天文数字。我们家里东拼西凑了很久还差八百元钱,最后找到霍文克教授帮忙,他借给了我这笔钱,帮我们渡过了难关。”
海关总署关税司副司长康强在文章中回忆说:“当时,霍文克先生已经六十多岁了。这个‘老外’其实很爱中国,但对中国的一些现状又有些恨铁不成钢,于是常会直率地发表批评意见。在将近两年时间里,我一直听他的经济学课。他以美国经济学家萨米尔森的《经济学》原著为教材,既讲宏观、微观经济学,又讲发展经济学。他的课不仅让我的外语学习得到了深化,更帮助我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进入到哲理的层面,因此受益匪浅。直到工作以后,这门课依然对我有着积极的影响。”
在中国期间,霍文克教授很难抽出时间旅游,他和很多中国学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回到美国,他把很多来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学生邀请到家里做客,他和很多自己的中国学生成为了最好的朋友。最近几年,霍文克教授回到美国养老,他的学生们还经常自费去美国看望他。直到现在,在学校林桂军教授不算大的办公室里还摆放着霍文克教授生前办公用的沙发,办公柜里还收着霍文克教授的遗物:一件西服外套、一套炊具。这种师生情谊跨越了国界,跨越了年龄,跨越了生死,一如涓涓细流,沁人心脾。
必不可少的话题:新知识、老故事
霍文克教授将毕生所学无私地奉献给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他十分关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发展,不仅将自己全部的经济学著作无偿捐献给学校,还筹措资金创建了霍文克金融模拟实验室,购置了HP金融计算器等教学仪器,使学校金融专业的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发达金融市场专业分析人员使用的金融分析工具,为学校20世纪90年代的金融和经济学人才培养做出了卓越贡献。2003年以来,经校方的进一步建设,如今霍文克金融模拟实验室正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近年来,虽然已到耄耋之年,但霍文克仍活跃在三尺讲台之上,以其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人生经历,为学子们带来新知识和老故事。
2010年,时年90岁的霍文克教授再次跨越重洋,不远万里专门来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学生讲学,他接连举办了三场精彩的讲座,话题都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一方面,他与学生探讨伦理、价值观、经济论等领域最前沿的新知识;另一方面,他讲述自己在二战时期集中营里的那段刻骨铭心的老故事。讲座中,他与学生热烈交流,传递着对朝气蓬勃的新一代大学生的期望与希冀;传递着对法西斯的强烈谴责和热望世界永远和平安定的大爱情怀。霍文克教授对青年学子充满信心,他坚信改变世界的第一要务是教育:“我们应把道德融入教育。如果有一天,人类摒弃战争,再没有武器研发的投入,人类将节省多少资源!”
2011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迎来建校60周年,霍文克原本在学校拟邀请人员的名单之中,但是后来考虑到他已91岁高龄,出于对他身体情况的担忧,学校放弃了这一初衷。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当作第二故乡的霍文克教授,最终没能赶来参加学校60周年校庆庆典。对此,他有点生气,甚至耿耿于怀,他对他的学生说,“未能参加贸大60年校庆,这是我的遗憾。”而这个遗憾,如今成了永远难圆的梦幻。
霍文克,一位充满传奇故事的老人,一位满腹经纶的经济学者,一位对中国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充满感情的外国教师,他用自己的一生书写了与中国、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情缘。而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每一位师生的心里,他并未走远,他的音容笑貌永远镌刻在每个人的心间。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 姜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