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作为中西部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近年来,教育改革的步子迈得很大,走得扎扎实实,在全国基础教育领域产生了一定影响,也得到了广大学生家长的认可与支持。新绛中学、泽州一中、太谷二中、怀仁一中等一批学校大胆创新,锐意改革,成效显著,带动了更多学校前行。山西教育改革的真实情况如何?有什么精彩细节?各地、各学校都有什么特色?日前,本刊记者赴太原,采访了山西省教育厅正厅级督学张卓玉。
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正在发生变化,新的教学模式产生裂变效应
记者:近几年,教学改革各地都在做,效果却难以一概而论。山西是什么特点?
张卓玉:山西省以注重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新型教育“质量观”引领教育教学改革,坚持以内涵发展稳步提升教育质量,走出了一条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的发展路径,形成了一股推动全省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传统意义的课堂模式——一块黑板,老师讲,学生听,那种满堂灌的现象在山西正在发生改变。这些年来,我们一直用心解决的问题就是改变传统课堂和教室的老样子,努力构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让整个教育教学跟上现代化的步伐。山西省目前正在大力倡导并整体推进“成长为本——问题导引”课堂改革模式,简称“问题导学”模式。新模式的宗旨是重建教育结构、教育秩序,真正实践自主、探究、合作的教育理念。
记者: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怎样的,实际效果如何?
张卓玉:新模式的基本框架是小组合作学习,课堂展示交流。以晋城市泽州一中为例,自2009年9月实施新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以来,教室和课堂发生了崭新的变化:以小组为中心的围坐取代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排坐;学习秩序出现了所谓的“颠倒”现象,学生自主学习在先,课堂学习在后;“学时”取代了“课时”,课堂由教师讲授为主变为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展示成为重要的学习形式。
新模式带来的改变裂变到更微观的层次:学习组织由班到小组,成为一种制度建设,唤醒了作为学习形式和成长形式的交流。课堂由讲坛到论坛。在这里,学生们打开了心智,主动探寻、发问、表达、交流、质疑、批判;积极地倾听、选择、吸纳、认同、获取,课堂呈现出自治状态。教师由讲师到导师。新模式要求教师在认同学生学习需求和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必要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让学生行动起来,帮助其确立目标和方向。 学习由碎片化到整体化。由对具体知识点的准确理解和记忆转变为运用整体目标指导、调整具体学习行为。教育由记知识到做事情。通过做事情学习,将价值观确立、能力培养、知识习得的三维目标融于不可分割的做事过程,真正回归学习的本来面目。
新课堂模式的运用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据调查,80%的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完成大部分的任务。学生间经常交流的占45%,积极展示的占73%。28%的学生能提出自己的观点,15%的学生能提出问题,15%的学生能与同学争辩质疑。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深入又推动了教学方式和师生关系的改变,进而带来了更高质量的教育业绩——在被视为“改革禁区”的高中校园里取得了高考成绩不降反升的惊人成绩。以朔州市怀仁一中为例,2010年高考二本以上达线2418人,2011年二本以上达线2696人,一本达线1192人,2012年二本达线2988人,一本达线1239人,三年三大步,实现了学校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记者:力度较大的教学改革,家长们往往都有担心,有时会成为阻力。该如何化解?
张卓玉:率先改革的高中出来的高考成绩单,让许多原本站在课改对立面的老师、家长和学生由抵触、斥责、质疑、观望转向了支持与赞赏。据初步数据统计,目前全省全面深层推广使用这种模式的高中学校已有150多所,初中学校有700多所,小学1000多所。区域整体推进的有30多个县区。2013年3月初,山西省抽取调查了近三年来走在课改前沿的8所高中和4所初中的课改交流情况。其中来观摩学习的学校共计1500多所,累计50000多人次。
记者:继续推进教学改革须解决哪些问题?
张卓玉:反思这些年山西省“问题导学”模式的实践运用,已明显感觉到在设计的系统性和操作的精细性方面还存在不足。“自主学习”的时、空、源不能满足学生“先学”的需要,“互动”和“呈现”环节缺少深度和广度,支持系统总体落后于模式的需求。此外,根据我们课改实践体会,在推进新模式过程中有两点很重要。首先要坚定教育局长、学校校长实施改革的信念和决心,做好改革相关准备工作。面对不同声音,决策者们必须具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勇气,同时要做好包括学生、家长和区域内有话语权的人们的培训和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其次,要发挥名校示范带头作用,在少数学校先试先行,然后以点带面,实现区域内整体推进。
课堂教学改革必须有相匹配的评价改革
记者:新的教学模式下如何开展考试评价?
张卓玉:考试评价是指挥棒,重要性无须多言。我们通过改革考试内容、考试方式来推行评价改革,其目的是为了端正指挥棒,使之更加严谨、规范,更好地发挥考试评价的正面导向作用,实现学改与考改的双向对接。具体的做法是推行纸笔测试改革。
纸笔测试改革首先从试题改革做起。山西省前后花费三四年时间,通过对全省各县区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纸笔测试试卷水平状况进行评估,研究省内纸笔测试试题(卷)存在的问题,分析制约纸笔测试试卷质量及科学使用测试结果的相关因素,构建起规范纸笔测试工作的有效机制。研制了与新课改理念性适应的、有利于有效测评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试卷结构和试题,建立了县级对学校、市级对县级、省级对市级及中考命题的有效评估机制。出台了《山西省义务教育阶段纸笔测试工作规程(试行)》,出版了《试题红黑榜》一书。
记者:考试改革不能停留在外围,要敢于触及核心考试评价改革,敢不敢用在升学考试上?
张卓玉:山西省将试题改革的触角延伸到核心性选拔之一——中考上来。对中考试题的改革主要从“两降两升”入手:大胆、大幅减少并降低知识性、记忆性、技能性试题的分量和难度。纸笔测试保留了一定比例的知识性、记忆性试题,但严格控制其数量并降低其难度。增加并提升探究性、设计性、开放性、学科思想性试题的比重和质量。我们期待通过纸笔测试改革向社会、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传达出基础教育改革的信息,让学生真正从补习班回归到课堂去读书。
评价改革的另一重要举措是取消了考试说明的使用,取而代之的是将课程标准作为考试命题的唯一依据。自2014年开始,山西省严禁超标命题,中考不再印发考试说明。语文等文化类科目采用书面考试;体育采用实地测试;其他课程采用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