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幸福校园处处春,绿色文化别样红

时间:2016-04-14作者:卢云鹏来源:《教育家》杂志2016年4月号

山东省肥城市实验小学位于人杰地灵的“三圣”“一山一水一圣人”——泰山、黄河、孔子之地——肥城。学校始建于1904年。多年来,肥城市实验小学始终以实施“绿色·幸福”教育、“为未来培养合格的公民”为办学理念和追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质量效益双高工程”和“幸福学校”建设。“绿色·幸福”教育如何成为学校教育的主旋律和最强音的?带着疑问,记者走进了山东省肥城市实验小学。

记者:您好,雷校长!肥城市实验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多年来,贵校一直实施“绿色·幸福”教育。请问,我们应当怎样理解“绿色·幸福”教育呢?

雷鹏:我对“绿色.幸福”是这么理解的。先说“绿色”。学校是 “国家级绿色学校”“全国环境教育示范学校”“全国生态文明示范校”。我们认为“绿色”就是和谐,是绿树香花美草与师生健康、积极、向上的可持续发展的状态的和谐,就是回归教育的自然生态,寻求教师的乐教、善教,寻求学生的童趣、天真与好奇。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教育者要有倾听花开声音的耐性。学校教育的原色就应该是绿色,生机盎然,蓬蓬勃勃。我们重点突出抓好绿色文化、绿色制度、绿色课堂、绿色教师、绿色学生、绿色评价、绿色质量建设与管理,将绿色、人文、可持续发展理念转化为全体师生的自觉行动,全面提高师生的综合素养。再说“幸福”。幸福是一种体验,是来自于学校对教师最大的关心、关怀和尊重以及教师对学生最大的关心、关怀和尊重,是心与心的碰撞,是在公平、公正规则法制意识下开出的绚丽花朵。围绕幸福突出打造和谐、诚信、文明、安全四个主题,重点开展了幸福校园、幸福教师、幸福学生、幸福课堂四个层次的工作。我们以“为未来培养合格公民”为办学理念和追求,实施“绿色·幸福”管理,打造“绿色·幸福”课堂,开设“绿色·幸福”课程,组织“绿色·幸福”活动,创建“绿色·幸福”环境,培养“绿色·幸福”的教师和学生,构建“绿色·幸福”文化,使“绿色·幸福”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主旋律和最强音。

记者:实施“绿色·幸福”教育,是建立在一个怎样的基础之上?

雷鹏:学校在多年积淀的基础上,以构建“绿色·幸福”学校为愿景,以“实”和“小”管理模式为路径,丰富拓展以“我能行、我成功、我幸福”为主旨的幸福教育,实施精细化管理、精致化课堂、精美化校园“三精”工程,创建出名师、育名生、建名校“三名学校”,全力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

实施“绿色·幸福”管理,实现人本化与制度化的有机统一

记者:教育界有句名言,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是学校管理的中心人物,而学校管理又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把一所学校管理好主要靠一校之长。请问雷校长,肥城实小在这方面是怎么做的?

雷鹏:我们学校管理突出“以人为本”。围绕“绿色·幸福”学校建设,学校把管理的基本思路确定为“教师绿色幸福,学生才绿色幸福”。所以,学校一直致力于尽可能地为每一位教师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加强人文关怀,提高教师的绿色幸福指数,从而把爱的传递从教师辐射到每位学生身上。

记者:看来您在培养教师方面一定下了不少力气。

雷鹏:我只是要求老师们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更要成就自己,让老师们在教育中寻求自身的价值,寻求职业的自豪感和幸福感。为此,我们学校为每位教师量身定做了教师职业发展档案,留下教师闪光的足迹,让老教师有成就感,新教师有使命感。学校每年都要实施教师绿色幸福人生职业规划设计,每位教师学年初都要画职业规划坐标图,纵坐标是时间,横坐标是努力达成的目标,让大家心中有数,一目了然。确立每位教师的近、中、远期奋斗目标,以使努力更有方向。

我们认为培训是最大的福利。学校每年都要拿出公用经费10%以上的资金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各种层次的培训学习,和名师、名家、名校面对面交流,从而提升教师境界,拓宽教师视野,并和“中国教育视频网”签约,组织教师观看了大量的教育名人演讲与课堂视频,如魏书生、冯恩洪、于漪、窦桂梅、李烈、兰祖军等都从视频中来到我们的讲堂,畅谈他们的教育之道。耳濡目染,老师们受益颇多。

还有,我指导并参与编写了《做绿色幸福的教师》一书,想从结婚生子、健康保健、教师修养、家庭事业关系处理等四个方面给老师们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建议。还有,把年轻老师结婚生子当成学校的大事来办,学校工会专门成立了教师结婚筹委会,明确了各项活动议程以及每个人的分工。教师或教师的父母生病住院,我和分管校长都去探望;教师生日,学校为其送一份生日蛋糕表达祝福;教师生孩子,学校赠送相册一个,并由校长亲自书写祝福话语。这些措施,拉近了干群距离,让老师们在实小体会到家的温暖,把学校当成大家共同的“家”。

记者: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学校在细节管理上有哪些突出的地方?

雷鹏:谈不上突出,我们只是做好每一件小事。学校在注重教师激励和自我管理的同时,还狠抓了制度建设和细节管理,实现了人文化与制度化的和谐统一。一是学校始终坚持学生第一,教师第二;教师第一,校长第二;制度第一,校长第二。用制度和文化去管理、约束师生的思想和言行。二是实施精细管理。为规范教师上课、备课及作业布置与批改,学校制定出台了《实验小学教学规范》《实验小学教学常规要求》《作业布置要求》《调课、代课制度》《作业总量级部登记审批制度》等多项制度。三是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学校与每位教师签订了师德建设责任书,明令禁止教师接受家长宴请、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有偿家教、乱订教辅资料等违规行为。学校还组织了优秀教师师德报告会,并要求教师以肥城市教育局“千名教师访万户,师生情谊传万家”为契机,多了解学生,多了解家长,多换位思考,多向家长征求办学意见和建议,增进了家校沟通,转变了教师的思想。四是安全工作实行“无缝隙”管理。首先是全员参与,“一岗双责”,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出台了《外来人员入校制度》《学生外出班主任签字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其次是建立了课间护导制。即在教学楼的楼梯拐角处和操场的活动区域,每个课间都安排有教师值班,引导学生上下楼梯靠右走,课间活动不打闹,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再就是实行了校长教师值班制度。学校每天安排一名副校长和两名教师在学校门口值班,协助保安做好值班工作,确保了学校安全工作万无一失。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