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校治理上,我们一定要结合中国的国情、文化,以及社会管理制度,实事求是,以“机会均等”为核心,找到符合自己的办法:考试应该是选项之一。
因此,我对此次多校划片政策的调整叫好,不是说政策完美,而是终于意识到此路不通。我们必须立足自己的国情、文化,探索自己的择校治理,教育治理的道路。但显然,仅仅多校划片还不够,只是对过去错误做法的适当调整,面对全民择校这个现实,我们还需要有更大的突破,勇气,拿出一些接地气的政策与办法,而不能只是讲理论正确,道义正确。
在择校等教育治理上,首先我们需要承认这种需求是强大的,甚至是疯狂的,一个阶段也不可能改变,是合理存在,这是我们择校治理的基础。美国的公办学校入学治理上,实际上是不承认这种需求是合理的,因此是一刀切,不允许的,只能绝对地按居住地走。
我们承认这种需求是合理的,也是强大的,但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在供给方,即最好的学校几乎都是公办学校的背景下,我们怎么办?显然不能采取不允许在公办学校上择校,把家长逼到用钱买学区房择校这一条路上。
如果不可避免地要在公办学校择校(事实上这些年也没有完全禁绝),在择校的治理上要保公平正义,我认为最切实可行的就是需要解决机会均等,至少给多种公开的机会与制度,而不能只是钱的均等。在这些多种方式中,有一条就是成绩筛选,也是最现实的一条道路,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最吻合中国文化的一条现实道路。
通过考试择校,给了没有钱的人一个可行的机会,是公平的,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把学生负担降到最低。动辄讲民意,办老百姓满意的教育,这个办法完全可以做一个公开的意见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