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1+4”生态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时间:2016-02-24作者:薛德全  陈桂荣来源:《教育家》杂志2016年2月号

“1+4”生态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黑龙江省塔河县第三中学,是一所处处彰显“生态”教育理念的和谐校园,“教育与科研并举”“学识与能力并重”已经成为所有教师的共识。几年来,学校在构建“生态教学”体系,打造“高效课堂”活动中,通过“三个到位”和构建“1+4”生态教学体系,学校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一,认识到位。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学习宣传“生态课堂”理念,深入理解“生态课堂”的内容、精神和相关知识。 第二,组织到位。建立“生态课堂”领导机构,健全领导工作机制,建立“生态课堂校长责任制”,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第三,落实到位。层层有分工,事事有人干,件件有落实,人人参与“构建生态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的研究。

“1+4”,即1个主要阵地——生态课堂;4个渠道:一个介质——导学案,一个学习准备——自主预习,一个学习延伸——作业辅导,一个评价保障——生态课堂教学评价。在“1+4”生态课堂教学体系的引领下,各学科教师结合本学科特点、课型特点再次打造相应的学科教学模式,做到真正的实效、高效。如数学学科“352”“自主、合作、探究”生态课堂教学模式,语文学科“文言文四读教学法”,语文学科写景状物散文“2+3+4”教学法等。所有学科教师,根据学校“‘三导五环’学案导学教学”这个总的模式,打造体现自己特色与个性的教学模式,让生态课堂教学呈现出富有个性的教学改革新模式。

实施构建“1+4”生态教学体系策略,强化集体备课效果,做到“高效”“实效”备课。以导学案为介质,狠抓集体备课,真正做到坚持“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做好“五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钻透“三点”,即重点、难点、考点;优化“两法”,即教法、学法;精选“两题”,即精选例题、精选练习题。

构建“1+4”生态教学体系,还要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改革中,以构建生态课堂为核心,通过介质导学稿、基础环节自主预习、延伸环节作业课和有效保障教学评价这四个内容,形成“1+4”生态教学体系,保证对生态教学体系探索的可持续性。

搭建管理与研究平台,促进课堂教学改革。首先建立以教研组为主体的研究平台,成立以学科为单位的教研组,组内教师每学期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每人承担一节“达标课”,同组教师分角度观课议课,寻求生态课堂的有效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次是建立“生态课堂教学验评组”听评课制度。“验评组”由正副校长分别担任组长、副组长,教务处正副主任和年级教研组长担任成员,这些人也是每天的“值日校长”。验评组每天至少听两节“推门”课,在听、评、研讨、反思与交流的过程中,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对生态课堂的理解、运用及创新。

学校在实施生态课堂的教学改革中,把生态课堂常规化,使常规教学高效化;编写了《生态课堂教学质量管理手册》,加强了对生态课堂的评价力度,保证了生态课堂的顺利实施。以“导学案”为介质,实现了教与学的“三个”转变。如今的课堂,可以用“活”和“实”两个字来概括,实现了人人参与,人人有收获。一案在手,师生共享,教与学更加“透明”。学生从自主预习到合作学习,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怎样让学生不厌学的问题,二是怎样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的问题。

构建了以“三导五环”为主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三导”即导入,导学,导练;“五环”即预习导学,交流反馈,展示提升,归纳小结,当堂检测。课堂主要流程:交流反馈——展示提升——当堂检测。“交流”,主要解决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展示”,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是生生、师生以及小组间互动学习的过程。“检测”,是对前面的学习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查测试。

实施生态课堂以来,课堂上教学方式的改变带来了学生能力的提高,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近两年学校中考成绩节节攀升,2014年中考,我校学生考取了地区最高的816分。学生还在版画创作及文体活动等方面取得好成绩。在全国第三届和谐杯初高中“我的模式我的课”暨“三级建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博览会经验交流会上,我校选派的教师获得特等奖;全区第一届“金烛杯”说课标、说教材大赛,全区初中各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说课比赛,我校老师都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我校教师撰写的与生态、高效课堂相关的科研成果论文,有两篇获国家级奖,15篇获省级奖,20篇获地级科研成果奖。

学校还承办了全区高效课堂研讨现场会,举办了大兴安岭地区“生态观下聚焦课堂研讨会暨第一届初中学校创新管理与学校发展校长论坛”现场会,推进了学校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促进了地区高效课堂改革的深入。

“生态课堂”的研究与实践,为学校的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助推了我校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我们坚信,有上级主管部门和上级业务部门领导及专家的支持与指导,有我校充满活力、专业素质高的教师团队的努力,我们的生态课堂以及“1+4”教学体系的构建必然充满希望,我们一定能在教学改革的征程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