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为学不该止步于做学霸

时间:2015-10-31作者:许宁生来源:《教育家》杂志

要真正成为复旦人,首先要有复旦魂。复旦人要有本事。复旦人就要爱复旦。

同学们要真正成为复旦人,首先要有复旦魂。同学们要读懂“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并用心铭记,一生践行;要广博学识,有理想有抱负,志向坚定,不断追求;要不断探求真理,敢于面对社会现实,独立思考,勇挑促进人类民族正义进步事业的重任。同学们要体验复旦“学术为魂”这一办学理念的核心内容,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为真理而不计名利的学术风骨。

复旦人是靠本领打造未来的。同学们要“人心聚学”,无论同学们如何过,四年的时光稍纵即逝,“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学无止境,希望你们珍惜时间,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从应试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让学习成为你们的习惯,让勤奋成为你们的品质。复旦的学生都很聪明,但聪明不足以让你成功!同学们要努力提升自我,使自己具备“人文情怀、科学精神、专业素养、国际视野”的综合素质,而不是单一的特质,更不应该止步于成为课程成绩高分的“学霸”。学术研究、社会实践、服务社会、国际交流应该成为你们全面学习的内容。现代大学的意义,并不在于你们获得了多高的绩点或者习得了某项技能,而在于形成你们每个人的独立人格与科学的思维方式,指引你们在自己热爱的道路上努力、奋斗。同学们的理想不应该放在追求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上。“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同学们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自已。

同学们应该尽快在复旦育人体系中吸收养分、茁壮成长。复旦不断为每位学生获得自由发展、独立成长的空间创造条件。学校根据“人文情怀、科学精神、专业素养,国际视野”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以精英教育的要求,不断完善课程体系与内涵建设,提升通识教育质量,深化“小班教学”和“慕课”等教学模式改革,构建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书院育人平台。重点抓好海外交流、本硕博贯通一体化、创新创业、专业学位、留学生、优生优培等重点发展方向,逐步提升本科生海外交流和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创新创业、学位留学生、“学位+”、读研等方面的学生比例。突出营造学生文化、艺术、体育等基本素质塑造的环境条件,营造提高学生竞争意识、社会责任感、跨文化交流能力及核心价值观的氛围。

今日之复旦,汇聚着原复旦大学与原上海医科大学两所名校的历史基业和共同财富。同学们要爱护她、保护她、珍惜她!原复旦大学是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私立大学,原上海医科大学是国人创办的第一所公立高等医学院校。在旧中国,两校屡处绝境。抗战时期,两校同迁重庆,坎坷飘摇,艰难办学。进入新世纪,两校合并。新成立的复旦大学,学科结构进一步拓宽,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同学们,今年是复旦大学建校110周年,也是学校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时期,你们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加入复旦,也担当起了复旦人的共同使命。希望你们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勇于进取,开拓创新,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不断奋斗,共同为复旦的发展添砖加瓦!

上一篇:发现自己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