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嘉兴实践:促进劳动课程高质量实施的教研支撑

时间:2024-05-06作者:林雅珍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中小学均须将其纳入日常教育活动,并予以充分的重视。

2022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印发(以下简称《课标》),劳动课自此正式被列为中小学中的一门独立课程,标志着劳动教育进入了规范化实施的新阶段。劳动课程在学校层面的高质量推进,需要有关部门提供专业支持和指导。近几年,浙江省嘉兴市在相关政策和上级部门的引领下,充分发挥教研体系的支撑作用,推动劳动教育课程高质量实施,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创新教研机制,协同攻关

劳动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涵盖领域广泛,实施场所开放,教师来源亦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为确保课程的顺利实施,嘉兴市严格遵循《课标》中关于“创新教研方式,提升教师课程实施水平”的指导思想,紧密结合本地区的教研实际情况和师资队伍状况,构建了“市—县(市、区)—学校”三级联动的教研机制,各方主体各司其职、共同协作,形成了强大合力。

市级层面,市教研机构遵循上级有关教育部门指导,深入分析现有教育资源,依据相关纲要和标准,全面规划市域劳动课程。同时,市级教研组织了相应的培训与研究,制定并发布了《嘉兴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清单》《嘉兴市中小学“劳动周”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嘉兴市义务教育阶段劳动课程教学建议》等文件,研发出劳动素养“分项等级”评价体系,为区域劳动课程的高质量实施提供了方向性引领。县(市、区)层面,其教研工作重在落实上级教研部门的要求,并针对课程实施中的关键环节或重难点问题,开展专题教研、现场教研等,从而保证课程的有效性。学校层面,依据相关标准开展校本教研,协助教师实现从教学理念到教学行为的转变,提升其课程实施能力。

此外,为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的专业化研究与实践,嘉兴市还特别成立了由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共同组成的区域劳动教育研究中心组。在三级联动的全过程中,中心组扮演了关键的研究与指导角色。各成员积极参与区域相关方案的研制工作,并通过开展讲座、案例分析和示范课等方式,为各地教育者提供了有力的实践指导,一个纵向深入、横向协作、整体推进的市域教研生态得以构建。

设立试点学校,先行探索

教育家陶行知曾有言:“要晓得上头的命令,只不过举其大端,其中详细的情形,必定要我们去试验。”在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指导下,通过学校的自主申报、有关部门的层层筛选,嘉兴市确定了首批29所劳动教育试点学校。这些学校大多有着较好的劳动教育根基,在成为试点校后享受了更多来自市级层面专业支持,承担着先行探索劳动教育模式的重要任务。在系统梳理现有经验、整合相关资源的基础上,各校进一步深化教育实践,优化劳动项目、重视课程开发、聚焦过程指导、协同家校社力量,扎实推进劳动教育。

同时,各试点校立足本校实际,探索将国家课程蓝图转化为学校育人方案的具体路径,将劳动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实践,在区域劳动课程的高质量实施中发挥了引领作用。如海宁市谈桥中心小学自成为试点学校后,全面梳理并深度整合了以往的劳动实践活动、校本资源,构建了“四园四化”校本劳动课程实施路径,即校园劳动网格化、家务劳动清单化、田园劳动课程化、社园劳动积分化。又如嘉善干窑中学以土窑文化为核心开展了丰富的劳动实践,嘉兴市实验小学的劳动教育充满了“科学味儿”。区域内不少学校逐步实现了“一校一策”“一校一品”的目标,为劳动课程的高质量实施树立了典范。

开展主题研训,服务发展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关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须高度重视劳动课程教师的专业发展。为了切实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嘉兴市将调研、培训、指导三者紧密结合,组织了一系列有计划、成系统的主题研训活动。

进行充分调研是开展高质量研训活动的基础,更是嘉兴市劳动教研的特色。我们首先将常规调研与每月专题调研以及针对特定县(市、区)的专项调研紧密结合,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现场观摩等多种方式,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调研工作。如紧扣课程体系建构、劳动周设置、劳动清单编制等核心内容,了解区域内实施劳动教育的真实情况。接着,通过综合评估和可视化呈现,明确在劳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区域、学校、教师等不同层面主体遇到的关键问题,而后有的放矢地确定研训主题,并筛选恰当的培训内容和组织形式。如《课标》要求课程评价要以“表现性评价为主”,而通过前期调研我们发现,这正是区域内劳动教师亟需补足的短板。为此,我们特意邀请华东师大教授周文叶发表《表现性评价设计与实施》的主旨演讲,开展专项研训活动,并结合《劳动成果传祝福—小贺卡·大心意》课例,深入研讨表现性评价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这种研训活动既包含引人深思的专题讲座、课例分析,又关注教师的操作性难题并提供专业指导,有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了劳动教育的有效性。

组织典型展评,激发动力

为提高市域劳动教育群体的行动力,挖掘学校及教师在劳动教育中的创新潜能,嘉兴市聚焦劳动课程实施的关键环节和核心要素,组织了一系列展评活动。在全面推行课程的过程中,关注一校一策、劳动项目开发、劳动清单设计和劳动周设置等关键内容,开展了“三项征集”活动。以此为载体,引导区域内各学校及有关教师(特别是试点学校及中心组骨干教师),做到“知行思合一”、追求“做学创一体”,从而凝聚实践智慧,总结校本经验。首批试点学校均积极参与征集活动,部分精选案例被推送至网络公众平台。此外,我们举办了中小学教师劳动作品创作现场比赛、“守望杯”小学劳动教师素养展评、中小学生劳动技能比拼等活动。行政部门还联动教研机构,评选了包括劳动教育示范学校、特色校本劳动课程、优秀劳动教育导师、劳动小能手等在内的各类典型。

值得一提的是,在市内评比中脱颖而出的教师代表李青、宋薇,在参加浙江省小学劳动教学活动评审、浙江省初中劳动教学活动评审中均获得一等奖。平湖市东湖小学指向深度实践的“劳动周”活动、海盐县城西小学的劳动教育项目,分别在省级劳动教育活动中作优秀经验分享。各类展评活动是试验学校展示校本劳动实践的机会,更是一个引领和促进的过程,能够激发其他劳动教育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力,有助于区域劳动课程的高质量实施。

放眼未来,区域劳动教育仍需强化教研的引领与支撑,既要持续开展前瞻性的劳动教育理论探索,又要尽力确保研究成果在教育实践中有效落地,更好地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效能,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劳动课程体系。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为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提供有益支持。

作者:林雅珍 浙江省嘉兴教育学院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