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家风和习惯是人生幸福的两大基石

时间:2016-06-13作者:李世杰来源:《教育家》杂志2016年6月好难

家风决定人生,习惯决定命运。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尤为重视家风和家风建设。”

 

家风决定人生

 

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成员共同遵守的处世态度、行为方式等所体现出来的风气,也是一个家庭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反映。家风于内是规则,于外是风气。

开国领袖毛泽东赞誉过的名门望族——山西闻喜裴氏家族所在的闻喜县礼元镇裴柏村,有中华宰相村之美誉。“裴氏家族先后出过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尚书55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封爵者公89人,侯33人;与皇室联姻出皇后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驸马21人,公主20人等等。在裴氏家族中,仅正史立传与载列者就有600多人,名垂后世者不下千余人,仅七品以上官员就达三千多人等等。”为什么在这个不足千人的小村会出现这个奇迹?重视教育,自强不息,顽强拼搏,追求杰出,廉政勤政的家风使然。裴氏家规中有苛刻的规定:“子孙考不中秀才者,不准进入宗祠大门”“凡贪官污吏,死后均不得葬入祖坟”“从政者行惠民之法,习文者出不朽之作,研习者留济民之术”。

毛泽东的父亲毛贻昌是一位优秀农民,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文素勤)是杰出状元、宋末三杰之一的爱国英雄、《正气歌》作者文天祥的后人。文七妹待人宽容恭让、节俭勤劳的家风影响了毛泽东的一生。毛泽东在给同学邹蕴真的信中写道:“世界上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利己而不损人的,可以损己以利人的,我的母亲便属于第三种人。”毛泽东在《祭母文》中写道:“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迩亲疏,一皆复载;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不作诳言,不存欺心。”“不染一尘,身心表里。五德荦荦,乃其大端。”毛泽东更以优秀的家风教育儿子:“一个人无论学什么或做什么,只要有热情,有恒心,不要那种无着落的与人民利益不相符合的个人主义的虚荣心,总是会有进步的。”

特别重视家风建设的习近平总书记家风非常好。习近平总书记的父亲习仲勋说:“千言万语说得再多,都是没用的,把人民生活水平搞上去,才是唯一的办法。”“我这个人呀,一辈子没有整过人,一辈子没有犯‘左’的错误。”“为人民服务,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习近平总书记的母亲齐心说:“仲勋特爱孩子,所以他特别重视从严教子。我们的两个儿子从小就穿姐姐穿剩下的衣服或者是花红布鞋……勤俭节约成了我们的家风。”总书记的妈妈齐心曾在一年的春节跟远在福建、时任省长的习近平通电话时嘱咐:“只要你把工作做好了,就是对爸爸妈妈最大的孝心,这就是对家庭负责,也是对你自己负责。”“把重担挑好,千万不可大意。全身投入,把工作做好。”习近平总书记说:“父亲要求我们从小就要做讲团结和善于团结的人。”“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

代代出英杰的钱氏家族的家训非常好——“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这样的家训培育出来的家风,熏陶出来钱三强、钱伟长、钱正英、钱学森、钱钟书、钱其琛等杰出人物是正常的。如果这样的家风熏陶不出这些杰出的人物,倒是不正常的。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