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打造学校发展新常态

时间:2015-12-11作者:邓向伟来源:《教育家》杂志12月号

打造学校发展的新常态,是校长把握教育规律、不断创新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课题。通过日常培训,我认真揣摩专家教授的经典要义,受益匪浅,结合几年工作实际,对如何打造学校发展的新常态略有几点浅薄认识。择其要,可概括为四个打造:即,打造校长魅力,用校长人格魅力凝聚人心;打造文化魅力,以德育为引领开创文化育人;打造学习能力,营造持久的发展优势;打造创新能力,为持续发展注入活力。围绕“四个打造”,我校的校园建设发展取得了很大成效,因此,提升了办学质量,获得了良好的办学声誉。

打造学校发展新常态

学校发展新常态,就是真正落实师生主体性道德的德育目标。道德,是国人文明的核心,千年文化的“脉动”。然而,道德文化深入人心了吗?落到实处了吗?不得不说,德育往往还只是停留在形式主义层面上。按照新常态“转方式”“优结构”的要求,学校中主体性道德教育应从简单说教转向人的行为的回归,让每一个师生都懂得,德育不是约束别人,而是从自身做起,做到自省、自悟、自问、自答。主体性道德不是规范别人,而是要规范自己,从每一件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让道德的品质成为道德的言行。

学校发展新常态,就是在实践中积淀育人文化。一所学校的文化,是培养一代人乃至一个民族的基础,天下和静,在于民悦的程度,民族振兴在于民生素质。一个国家兴衰存亡,是这个民族的素质程度的真实写照。如何建设一所学校的文化,提升文化品位?就是要在正确理念指导下,使我们的工作扎实可信,不搞形式主义;使我们的理念,超前、向上,不因循守旧;使我们的作风平实、亲民,不敷衍了事;使我们的工作担当、务实,不做违心之事,这就是文化育人的作用。

学校发展新常态,就是让学校真正形成和谐向上的风气。公正和谐是一个国家民族迈向文明的门槛,办好一所让学生受益,家长放心,社会认可的职业学校,他的基础和全部核心,一定是人与自然和谐,它是教师与学生和谐,文化与育人和谐,工作与生活和谐的载体。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在这和谐的环境中,培养一批批肯吃苦、善钻研、有能力且积极向上的人。通过教育,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使知识与能力“双丰收”,学生能够充满对成功的渴望,与对未来的希望。创建和谐向上的学校,就是能让学生这个“多姿多彩”的鲜花,有自由绽放的空间。

打造校长魅力,用人格魅力凝聚人心

打造校长的人格魅力 校长的人格魅力的主要内容可简要地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能够严于律己。校长应时时处处克制和规范自己,言为人表,行为人师。既要谦虚谨慎,又要坚信自己的信念追求,不随波逐流。尊重教职员工,推心置腹,以诚相待,关心他们的利益,倾听他们的呼声。二是富有远见卓识。既能把握现在,科学定位发展;又能认清趋势,选择正确战略目标对策,未雨绸缪,以正确的目标导向激励和凝聚教职员工共同奋斗。三是善于公关交际。内外交往中,应对人谦恭有礼,认真对待每一次交流互动,给教职员工以认同感和深刻的信任感。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四是拥有坦荡的胸怀。小肚鸡肠难成大器。校长必须心胸宽广,坦坦荡荡,性格开朗,不计名利,敢于担当;不计前嫌,以德报怨,团结所有人携手前进。

2011年,我从占地面积一百多亩的国家级示范学校,来到哈尔滨市卫生学校。在艰难的历练中,我多方借鉴、继承、创新,更加坚定了依靠全校师生,把学校办出质量、办出特色的决心与使命。所以,学校发展目标、教师观、学生观、成才观、课程观、评价观是校长的魅力和具有自我办学风格的思想力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浓缩。具有人格和思想魅力的校长,必然是充满魄力的校长,在此思想指导下运作的学校,也必然充满魅力。

打造校长的领导魅力 陶行知说过:“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校长的领导力,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成功与失败。”一是甘于服务。领导魅力源于服务。校长应从时时铭记“领导就是服务”,处处从大局出发,甘于为教职员工服务,排忧解难,尽力满足他们的期望,取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二是勇于承担。作为学校第一管理者和第一位责任者,应不文过饰非,敢于推功揽过,使教职员工能够毫无顾虑地为实现学校建设努力工作。三是善于评价。校长应公正客观及时地评价教职员工的工作,在事关职称评定、工资待遇、奖金分配、人事任免等涉及教职员工切身利益上更应秉公处置。四是行家里手。应该具有教育科学的系统知识,经常参与备课、听课和评课,与教师双向互动、信息沟通,在交流沟通中教学相长,博采众长,争做一名素质优良、业务精通的行家里手。五是人性化管理。感人心者,莫过于情。遇有教职员工生活困难、生老病死、子女上学、婚丧嫁娶等,校长应主动关心,送去温暖。

几年来,我时刻告诫自己,应该追求组织的绩效,而不是个人的业绩。校长必须通过师生实现目标,学校的每个关系主体都为这个目标的实现作出或大或小的贡献。因此,学校的成绩是大家的,而不是校长一个人的。校长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学校的发展进步是团队努力拼搏的结果。

打造校长的人际关系协调魅力 一是协调思想认识的能力。这要求校长善于以虚带实,虚实结合。特别要注意抓好重大决策前、任务下达前、形势任务发生变化前的思想发动工作,做到思想统一,步调协调。要适时交换信息,准确把握下属的思想脉搏,消除其心理障碍,加强情感交流,从心理上做到互补互容,融洽共事。二是协调目标任务的能力。学校建设目标、任务协调是校长协调工作的核心。为更好地完成一定时期内的总体目标和中心任务,减少内部损耗,就必须搞好纵向协调,将中心任务按照隶属关系垂直分解到部门、单位和个人,并分阶段、分层次地督促指导,明确质量标准,规定完成时限。还要搞好横向协调,正确地处理好实施目标过程中的各部门、各环节以及每个职工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指导他们在实施各自目标的过程中相互支持、配合,减少内耗,形成合力,实现共同目标。三是协调权责和利益的能力。根据学校每个领导成员和中层干部目标责任的大小,分配给予相应的权力,做到责权一致,责权相宜,责权关系协调;处理好职权交叉的问题,做到合理分工,随时协调,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合作,团结共事;注意协调领导班子与科、室的责权关系。支持中层干部行使职权,使各方之间建立起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和谐关系。

对于学校的发展规划,必须精心设计,学校的常规工作实施模糊管理。在市场竞争激烈,师生负担沉重的情况下,不可再生发些治人的点子,使师生筋疲力尽,穷于应付。校长做到“无为而治”,全体师生才能在宁静、恬淡、超然中生活,使生命更有意义。

打造文化魅力,以德育为引领开创文化育人

没有坚实的文化底蕴,没有德育引领的文化育人,提高学校核心竞争能力也只能是种美好的愿望。因此,校长还必须具有良好的科学人文意识,具有较高水准的文化价值观,尊重科学规律,运用科学办法,在正确的德育目标的引领下,开展文化育人的改革创新和大胆实践,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能力。

第一,把握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 几年来,我们坚持把“科学人文教育”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用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融的办法,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医护人才。把培养“‘仁爱、立德、专精、致远’的新一代医务人才”作为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形成了以“热爱生命”为主线,凝聚全校师生的精神和智慧,为培养优秀的护理人才而共同奋斗的学校文化。

第二,领悟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 我校文化建设内涵可概括为“551033”。即:“五创新,五创优”、“十项工程”、“三项任务”和“三种模式”。“五创新,五创优”的工作思路,即创教育教学管理之新,创学生质量之优;创师资队伍建设之新,创学校品牌之优;创学校德育示范之新,创卫生人才之优;创行政后勤服务之新,创工作业绩之优;创干部和职工队伍和谐之新,创文明单位建设之优。“十项工程”即德育课程改革,示范专业引领,特色专业夯实、师资培训提档,学生管理,校园文化塑造、校园环境美化,办学质量提升,管理服务优质,职工队伍凝聚。“三项任务”即构建教学为先,德育为重,服务为主的基本框架。“三种模式”以高效课堂,有效教学,实效德育为工作目标。

第三,找准学校文化建设的科学定位 一是科学定位导向,实施全员德育。在每周升旗活动中,我们一改过去升旗活动只用学生会干部的方法,采取班级轮流参与,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体验做升旗手的光荣与责任。制定教师读书规划,分层次地在全校做读书感悟汇报,让“外化于形,内化于心”的读书活动,在全员德育中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二是科学定位载体,开展过程德育。以 “十佳护士”、“十佳魅力教师、班主任” 评选等活动为载体,激发教职员工“人人参与、积极争创”的兴奋点,让他们成为争做“十佳”和“应知应会,人人展示风采”的参与者、评价者,提高全员道德认识水平。三是科学定位实现途径,实施魅力德育。创造性地打造了校本特色的魅力德育大型主题系列活动。如“魅力教师网上投票评选”、“魅力教师征文”等活动。我校“5.12国际护士节授帽仪式”以白衣天使大爱无疆的使命之美、责任之美为主旋律,使学生在南丁格尔精神的激励中增强了荣誉感、使命感。

打造文化魅力,更需要校长强化自身素质,具有广博的知识。一是强调知识的综合性。作为专家型的校长,应该不断强化自身素质,构建综合性知识体系。在当今科技发展速度快,更新快,学科越来越细化,也越来越综合的形势下,要成为一个优秀专家学者型校长,必须是一个“通才”,具有广博的知识。二是知识的精深性。教师的专业知识虽然不直接应用于改造自然和社会,却是理论性和基础性的。这要求创新型教师必须精通一门或几门专业知识,能够在这些知识领域内熟练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且了解这门学科的历史、现状以及发展前景,创造出新方法和新的教学艺术。三是掌握工具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法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统计学、教学法、教学艺术、班级管理艺术等知识,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和进行创新所应特有的、有别于其他行业的工具性知识。四是融汇相关性知识。要成为专家型校长,还必须具有相关学科的知识。在进行教学时,往往一些新视角、新思路、新方法,不是从本学科中得来的,而是受到相关学科某些方面的启发或直接借鉴过来的。在学科的交叉重叠处,最容易发现问题,产生丰富的联想,也最易于创新。五是学会选择知识。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所创造,就必须学会选择,即采取选择性学习,有取有舍,有得有失,构建起合理的知识结构,在头脑中形成可运用的基本框架,能够招之即来。六是构建知识开放性体系。教师应把自己的头脑视为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应向世界开放,向社会开放,向他人开放,向未来开放。闭门造车不能适应社会,也不能适应教育。七是厚重的实践性知识。职业技能教学特别强调实践性,把综合实践活动列为必修课。教师要充分地利用当地校内外的各种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从社会和实践中学习知识,感悟生活,增加经验,以便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生活和实践活动。八是丰富的领导和管理知识。管理大师彼得·圣吉认为:“最富有生命力的组织是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能够持续不断地提高一种能力,一种创造他们真正关心的结果的能力。在这个组织内,人们可以不断地拓展创造真正期望的结果的能力,新的扩张性的方式能够得到培育,集体的抱负得以释放,而且人们可以不断了解如何共同学习。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