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岗位,将坚守在三尺讲台旁;我的足迹,却遍布祖国的四面八方。我的两鬓,会有一天斑白;我的青春,却千百倍地延长。”半个多世纪前,我国著名心理学家、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林崇德曾写下这两句诗,表达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珍惜和尊重。
1960年,林崇德高中毕业,他将所有志愿全部写上了“师范”,最终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大学毕业后,他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在13年的中小学教师、38年的大学教师生涯中,他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终生奋斗目标。
“我是在老师的关爱下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从我走上教育战线的第一天起,就把关爱学生看成是师德的核心。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林崇德在他的书中这样写道。这种“师爱”,既体现在“细微中”,又体现在“当严处”。
在生活中,他如同慈父,关爱着学生的方方面面:为了让学生顺利获得学位而努力创造条件,为解决留校学生的住房问题而四处奔波,为学生工作后的发展出谋划策,为学生配偶的工作调动而不辞奔走……
在学术上,林崇德十分严谨,曾将一个学生的毕业论文打回去重新修改了20多遍,不放过一个小细节。林崇德的学生、北师大教授方晓义记得,曾经为证明一个理论,老师带着他们去北京各个学校调研,“他说,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理解问题”。
50多年来,林崇德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心理学领域的人才。截至2016年,其学生中有博士88位,49位学生成为教授、博士生导师,许多人成为我国心理学学科的带头人。
教学之外,林崇德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中。1985年,他协助中国现代心理学奠基人之一的朱志贤教授,白手起家创建了北师大发展心理研究所。他还组织全国400多名心理学家,主编了630多万字的《心理学大辞典》;组织全国从事临床、医疗、教育等应用心理学专家,耗时8年编写了12本应用心理学教材;组织专家,翻译了800多万字的《儿童心理学手册》。这些都推动了中国心理学科的发展。
2014年,以林崇德为首的研究团队承担起教育部的一项重大委托课题——遴选和界定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发布,“核心素养”迅速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林崇德认为,关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就是关注“面向未来要培养怎样的人”这一问题。
如今,78岁的林崇德仍坚持在教学一线。他说:“教师的成功,在于培养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他希望他的学生超过自己,也希望学生的学生再超过他 的学生,如此才能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刊于《教育家》杂志2019年5月刊 总第17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