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思想政治课教学走向“ 深度”的七要素

时间:2018-03-23作者:朱开群来源:教育家杂志

2017年9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人民日报》撰文,吹响了“ 课堂革命”的号角。2018年1月16日,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2017版)》,标志着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正式进入到实施阶段。政治学科作为一门德育课程,如何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深刻变革现有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使教与学由“ 浅层”走向“ 深层”,实现陈宝生部长倡导的“课堂革命”呢?笔者以为,必须基于以下七个方面。

 

基于价值观引领

纵观当今世界主要国际组织和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核心素养框架,无不把价值观放在核心位置。如果把“21世纪核心素养”比喻成一个人成长的发动机,那么价值观就是这台发动机的引擎。它不仅为人的发展提供最初的原动力,而且能不断修正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方向,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根落地的重要途径。

政治学科作为一种德育课程更应该承担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找准学科价值引领的渗透点,以此作为基于核心素养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来抓,从而实现从“学科教学”向“学科教育”的转变。如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政治学科可通过社会生活中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典型事迹,教育感染学生,提高他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能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通过反映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等诸多议题,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现代化建设以及全球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全球化视野。

 

基于真实情境

核心素养离不开知识和技能,但单纯的知识和技能又不等于素养。只有当知识和技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才是真正的素养。

政治课应该大力倡导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真实、复杂甚至是两难的情境中,通过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主动进行意义建构。如在讲到如何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的时候我们举了城市拆迁的例子。这是一个真实两难的情境,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合理科学的拆迁,但城市拆迁中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缺乏科学的规划、政府越位等问题也屡见不鲜。我们以一幅反映城市拆迁问题的图片为背景,设置“你如何认识和评价图片所示的城市拆迁问题”这样的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在真实的、两难的、开放性的情境中学习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回答这一问题需要综合运用《政治生活》中公民和政府的一系列知识点,如政府的性质和职能、依法行政、公民与政府的关系、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等。有的学生从政府的角度来评价,政府正确行使国家职能,坚持依法行政,尊重公民的正当的合法的权益,值得点赞;也有从公民的角度来评价,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应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前提,公路建设作为公共利益,在拆迁得到合理的补偿时,个人利益应该服从国家利益;在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时,既要反对借维护国家利益之名行侵犯公民个人合法利益之实的做法,也要反对漫天要价、把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利益至上,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的错误倾向。这样的真实情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而且将法治意识、理性精神等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于潜移默化之中。

 

基于高质量问题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应该是基于问题的探究性教学,教学的中心是问题的发现、提出和解决。而问题教学的核心指向是“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开放性视野和创新能力”等国际公认的21世纪的高阶思维能力。问题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引导、鼓励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新课改实施以来,教师的问题意识增强了,“问题教学”成了常态,但问题的质量不高,缺乏牵一发动全身的指向高阶思维能力的“大问题、主问题、核心问题”,尤其是教师主导问题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一个“好问题”应该是从单一走向综合,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一对一”走向“一对多”,从知识的记忆巩固走向问题探究,从“唯标准答案”走向“基于答案”的适度开放。苏州某中学一位老师在高三“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专题复习课中,提出了这样一个跨模块、跨单元甚至跨学科的综合性、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东北这样一个经济基础雄厚、自然资源丰富、大型国企众多、著名高校林立、国家政策扶持的地区,曾经的“共和国长子”为什么会发展到全国垫底的地步?回答这个问题需要运用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四个模块,政府职能的转变、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所有制体制的改革、经济的转型与升级、文化的作用与影响、解放思想与观念的创新等一系列知识点。这样的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

 

基于学科内的整合

整合性教学,从有限学习转向本质性学习,使学习从事实转到概念、关系、结构;从部分学习转向综合性学习,使学习从知道到理解、应用、综合,因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综合思维的提升和发展。政治学科通过课内整合,由“ 散装”转向“ 集装”,从“ 一节课”转向“一类课”,从“点状”转向“结构状”。江苏省著名政治特级教师贡可发老师认为:“单元整体教学是以模块单元的文本内容为依托,在整体教材活动内容、练习内容等可链接、可拓展、可延伸的课程资源上,进行通盘设计与教学的一种教学范式。单元整体教学通过‘整体感知、部分体验、整体感悟’等方式,能有效地克服以往单一课时为单位进行课堂设计与教学所带来的整体性、针对性、相关性和综合性缺乏,教学目标达成都低,学生知识结构不完整的弊端。”除此而外,还可以基于核心概念进行整合性教学,基于生活主题进行主题探究性教学,基于相近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类性教学。

 

基于跨学科主题学习

未来社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得解决社会问题和实现社会价值更为复杂,需要调动多方面的知识、能力和方法才能解决。因此,开展跨学科的主题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跨学科解决复杂情境问题的能力,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可迁移技能的重要途径。

主题式学习,即事先确定一些主题,然后围绕特定的主题,将相近的学科知识重新编排,形成学科融合式的课程模块,并以这样的模块为载体实现跨学科教学。随着外来入口的急剧增长,城市的垃圾量成倍增加,传统的垃圾填埋方式已不能解决问题,不少城市开始实行垃圾焚烧。现实生活中人们并不反对修建垃圾焚烧厂,但反对将垃圾焚烧厂建在自己居住的小区附近,这就是所谓的“邻避效应”。苏州市某中学的高中政治组以此为情境,开展跨学科的主题性的项目学习,要求学生制定一个“垃圾焚烧‘邻避效应’的解决方案”。学生完成整个项目会涉及政治、地理、生物、化学、信息、英语等多个学科的知识,需经历一个真实的探究过程。于是,各学科老师参与其中,担任助推者和指导者,提供学科化的帮助。政治学科从政府职能、公民与政府的关系、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财政的作用等角度为“邻避效应”提出解决方案;地理学科侧重于从地理要素的角度谈垃圾焚烧厂的科学选址;生物、化学学科则侧重分析垃圾焚烧所产生的污染对人体及环境的危害以及处理的方法等;信息技术学科侧重于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处理研究方案;英语学科则侧重于文献研究,从文献资料上推介国外处理此类问题的成功经验。最后完成的作业也不再是那一张张工整的作业纸和考试卷,而是一份份的问题解决方案。

 

基于思辨

无论是学习还是教学,有思辨才有深度,要深度必须有思辨。政治课教学尤其是哲学教学之魅力就在于思辨,有着开展思辨教学的天然优势。南京一位青年教师在设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框的教学时,将思辨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令人耳目一新。她围绕教学内容设计了三个问题,每个问题都渗透出思辨特征。一是“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与“秀才不出门,难知天下事”是否矛盾;二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你赞同那个观点;三是历史上检验真理的标准存在着“用多数人的认识来检验”“ 用权威理论来检验”和“ 用实践来检验”的争论,你的观点是什么,说说你的理由。当然,这节课的思辨设计也有其不足之处,那就是思辨问题的设计在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开放性思维、理性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还不够。

在思想政治课思辨设计教学中,辩论是培养学生理性精神的重要方式。但目前大多数的辩论设计都是模仿“大专辩论”的模式,采取非此即彼的辩题。如“网络的利与弊”“金钱是天使还是魔鬼”等,缺乏真实的甚至是两难的思辨。同样是正确对待金钱问题,如“金钱与道德能否两全”的辩题就比“金钱是天使还是魔鬼”的思辨色彩更强,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学校的杨利俊老师在参加江苏省高中政治优质课评比时,有一个精彩的辩题。他在讲授“新时代的劳动者”一框时,以2013年南京亚青会大学生志愿者,被媒体称为“亚青搬水帝”李铁峰为话题。李伟峰学的专业是生物工程,而他的职业梦想却是干销售,在上中央电视台“ 职来职往”节目时,被专家评价为缺乏起码的销售知识和技能,被认定为不适合干销售职业。对此,杨老师设计的辩题是:李铁峰是否应该继续他的销售梦想?由于这个辩题是基于真实的人物情境,学生立即分成赞成派、不赞成派和中间派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赞成派认为,李伟峰能够冲破销售工作低人一等的传统观念,体现了新时代的职业平等观。一个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固然重要,但兴趣更是成功之母,虽然他目前在销售知识和技巧上还有明显不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日积月累,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反对者认为,一个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不能光凭兴趣和梦想,还需要一定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做支撑;每个人的职业选择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实践已经证明李伟峰缺乏起码的销售知识和技能,一味坚持无异于盲目蛮干。这样的坚持不是一种美德,而是一种固执己见、不思改变的表现。中间派认为,李伟峰可以一面从事销售工作,一面进行销售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李伟峰的销售业绩有所改观,就可以继续他的销售梦想,如果销售业绩仍然没有改观,就应该坚定不移的转行,毕竟失败不一定能够带来成功。可以说,精彩的辩题设计成就了学生精彩的辩论表现。

 

基于微探究

研究性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将学科中的问题转化为探究课题,将课题与真实生活情境联系起来,以小组合作或个体独立的形式,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题展开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形成自己的学科解释或理解,以发展学科素养。政治学科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微课题研究”,是一个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切实可行的形式。以《经济生活》的教学为例,可以结合投资理财的知识,组织学生开展“我的家庭的投资理财计划”“股票投资微体验”的研究;可以结合企业的知识,开展“小微企业创建方案”的研究;也可以结合劳动者的知识,开展“农民工的生存状况”的研究;还可以结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开展“ 城市经济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研究。(作者单位:苏州市教科院)

                                                                                                      责任编辑:孟令豹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