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苏德华在“寻找中国好校长”大型公益活动中获得“中国好校长”的殊荣。33年来,他孜孜追求于三尺讲台,播撒汗水,倾注智慧,播种理想,收获希望。他用饱满的热情、辛勤的劳动和诲人不倦的精神,将一颗炙热之心献给了达拉特旗的孩子及教育事业。
求真务实,培育学习型教师
在苏德华看来,要想办好学,就要让每位教师都能尽享成功的喜悦,体悟职业的幸福。为了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他鼓励和支持职业类教师向“双师型”教师发展,强化终身学习与交流,致力于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
苏德华1981年大学毕业,应家乡的召唤,毕业后回到达拉特旗第一中学,从事高中化学教学兼班主任的工作。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起,他就开始潜心于教学钻研,把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全心上好每一堂课作为他的教学行为准则。他精心设计、思考每一个教学环节,并将书本上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用风趣的语言将原本枯燥抽象的化学知识讲授得生动活泼。这样的课堂受到学生欢迎,赢得教师赞誉,因此他很快成为学校的业务骨干。
担任校长后,他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教师做不到的,他也努力做到。为加大校本教研和课程改革的力度,苏德华尽最大努力改变老师陈旧的教学理念,让全体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尽快地转变角色,由一个表演者转向引领者;由只关注自己的教转向关注全体学生的学;由关注好学生转向兼顾关注最后一名学生。课堂教学“以学定教、精讲精练、少讲多学”,做到“三个服从”,教师要服从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学活动要服从课堂的需要,教学方法要服从效果的需要。要求杜绝五种课:没有预先准备的课不上,没有师生互动的课不上,没有当堂训练的课不上,没有教学反馈的课不上,没有实际效果的课不上。
他要求教师精心组织和安排备、讲、批、辅、考、研六个环节,带领教师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建立“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的模式。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各班开展课前三分钟,每天有演讲,每日有警句格言活动。语文组安排古诗文经典吟诵,传承国学文化,有必读内容、必背诗篇。英语组积极开展“英语角”活动。朗诵、演讲等活动成为学生的日常学习课,文艺演出、体育比赛成为学生的“调味剂”。
扭转教学颓势,成绩喜人
1994年,苏德华被调任为达拉特旗第六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当时的达拉特旗第六中学,基础设施差、管理混乱、社会声誉非常不好,教师不愿在此工作,学生不愿在此读书。
他筹措资金累计30多万元,用于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为改善教学管理,苏德华亲自制定《达六中教师千分考核表》,起草《达六中教职工工作手册》,为达六中科学化管理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苏德华的科学管理下,1998年的中考中,达拉特旗六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四个科目总分平均分全旗第一,其中英语平均分居伊克昭盟第一名;政治、历史、化学平均分位于全旗第二名。1999年中考中,创下了达六中升学人数和升学率的历史纪录,获得了全旗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学校综合督导评估在全旗名列前茅,被评为“德育先进学校”。
达拉特旗六中从此走出了灰色的阴影,得到了全体师生的认可,赢得社会的赞誉和上级领导的肯定。全体师生焕发出了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
心系学生,视学生为亲人
寒来暑往,风雨无阻,每天清晨苏德华坚持到学校巡视。他每天听、评两节课,零距离接触老师和学生,用心倾听他们的诉求,到教室、食堂、操场转转,看看学生们都在干些什么,他们需要些什么,听听他们都在议论些什么。在他眼里,学校的教职员工就是他的兄弟姐妹,学生就是他的孩子,他有责任有义务关心呵护他们,谁有了困难,他都会竭尽全力伸出援助之手。
在苏德华的教育思想中,有一条主线贯穿始终,那就是“以生为本,育人为重”。他生活中,总是那么简简单单几身衣服,着装朴素,饭菜简单,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生活十分朴实勤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