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承国学经典,育国际精英

时间:2016-04-14作者:吴爽来源:《教育家》杂志2016年4月号

孔子故里,儒源圣地。济宁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作为济宁地区唯一一所以“孔子”命名的国际化、现代化学校,济宁孔子国际学校有着得天独厚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学校现拥有51个教学班,1600多名在校生,中方教师195人,专业外教30人。学校以“仁、达、雅、智、信”为校训,以“承国学经典,育国际精英”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具有国学底蕴、双语文化、艺术修养的国际公民”为目标,从幼儿园到高中十五年一贯制,着力打造两条教育链。一条是以国学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经典教育链,一条是以直通国外名校的国际化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国际教育链。济宁孔子国际学校总校长曹伦华说:“我们做的是不一样的教育,我们既要扎根孔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同时又融合国际文化智慧,让孔子走向国际,打造培育国际精英的文化场。”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校园环境的创设

走进济宁孔子国际学校,你会发现每一面墙都会“说话”,每一个角落都充满文化气息。漫步校园,徜徉走廊,一面面主题文化墙让你在灿烂的文化里穿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滋润着学生的心灵。操场边的“文化长廊”,《论语》章句熠熠闪光;小学部大厅“孔子七十二贤图”,走廊过道《三字经》《千字文》《论语》的图文展板,广播音乐的经典传唱,定期更换的书画展览……整个校园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处处让师生们亲近中华文明的千年历程,触摸中华传统文化的厚重。

曹伦华校长向记者介绍,学校实施的“国学经典教育”秉承如下原则:批判继承、辩证解读的原则——经典教育与时代紧密结合,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重点培养学生仁、义、礼、智、信的优秀品德和健全人格,给国学注入新的生机;经典教育与日常德育相结合的原则——在常规教育活动中体现国学教育的思想,在国学教育中解读常规教育的要求。指导学生把经典诵读和平时行为结合起来,做到知行合一;经典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的原则——构建书香校园,在学校整体环境的设计上,既符合现代教育教学要求,又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使学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感受国学,学习国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校本教材的开发

小学各年级从《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国学典籍中精选内容,遴选古诗、故事等,编撰成校本教材《国学》12册。

初中实验部依据师生共同编撰的《汉语大讲堂文丛》,每周开展一期“汉语大讲堂”活动。

中学国际部(含初中剑桥班、高中AP班)以教师创编的《国学漫谈》为教材,每周一节国学课。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