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闻舆论工作,既是党的宣传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关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局。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履行好职责与使命,要结合大学的中心工作和大局,把新闻舆论工作与立德树人相结合,发挥引领、培塑价值,团结、凝聚人心的作用,凝心聚力,推动发展。
北京大学在办学育人中,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通过新闻宣传和思想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以导向和引领打造了校园品牌活动、专题讲座、特色栏目、身边校园媒体,使学生的校园生活健康向上、始终充盈着正能量,弘扬了积极向上的主旋律,形成了既有时代气息又充满青春活力的宣传舆论氛围。
北京大学于2013年开设了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把新闻舆论工作的触角和空间向互联网延伸,实现学生在哪里、宣传工作就做到哪里。三年来,北大“双微”以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以原创为主打特色,采取校园图片、隽永小语、达人故事、网络直播等多种手段和方法,传播了北京大学独特的物质、精神、行为、制度和组织文化,聚集了一大批忠实的“粉丝”与读者。在“双微”运营中,北京大学新闻中心确立了接地气、引风向、勤互动、重交流的理念,既通过信息发布、新闻报道等大众传播方式主动树立典型,又通过留言、跟帖、点赞等人际和网络传播方式强化理念,形成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风气。
北京大学校报、北大新闻网、北大电视台、北大广播台是校园内有历史的主流媒体。其中最年轻的北大新闻网也已经创办了十余年,《北京大学校报》则拥有近百年的历史。北大注重发挥校园主流媒体的宣传阵地作用,打造了一批读者、网民、师生喜闻乐见的知名栏目,如《北京大学校报》第四版常年刊登关于北大故人、故事、故物的随笔,通过文字回忆往昔岁月、传承前辈的光荣传统;北大新闻网联合离退休工作部开设“君子志道”专栏,让学生们通过亲身采访老教师、老职工,学习、了解、继承历史的责任与时代的使命,在两代人的对话中感悟青春与奉献;北大电视台定期摄制“北大风物”专题片,讲述学校建筑、景观的历史渊源和趣闻轶事,史料翔实、语言风趣,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使学生身边的“冷建筑”也成为传承文化的“热心人”。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视察工作时指出,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立足人文社会科学多学科综合发展的优势,结合相关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开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名师大讲堂专题讲座,由来自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哲学系、法学院、国际关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院系的十二位专家学者为学生们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十二个关键词。每位老师结合自己的研究专长重点讲解和阐释一个关键词,细数其文化内涵、历史脉络与现实意义,立足中国语境构建新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与话语体系,使学生们能够扎根中国大地思考关乎国家和民族前途与命运的价值观等重要思想理论问题。
教师是学生求学和生活中信赖和倚靠的引路人。在北大,许多学生常以自己的班主任、导师为榜样树立人生目标。为进一步发挥教师在学生群体中的“意见领袖”作用,北京大学组织了一批学问高、德行好、深受学生喜爱的知名教授,专业领域涉及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医学、工学等各个方面,定期通过茶座的形式与学生们交流课堂以外的世界,如对生命意义的认识、对家庭责任的担当、科学的探索过程、艺术的精神魅力等。教授们通过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寓大道理于小故事,解答学生们成长中的困惑,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做好北大的宣传思想和新闻舆论工作,事关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事关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的根本任务,事关实现扎根中国大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北大梦想。北京大学将一如既往地重视与加强宣传思想与新闻舆论工作,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把握导向,增强激发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引导力、传播力、影响力和感染力,鼓舞士气,团结师生,埋头苦干,推进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顺利进行。